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古墳時代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古墳時代


教育Wiki

目錄

故事

為大和時代的一個階段,日本繼彌生時代之後的時代,從西元300年開始,迄於西元600年時統治者大量營建「古墳」而得名。古墳時代又分前、中、後三期。自8世紀初開始,火葬流行,古墳逐漸式微,並開啟了佛教建築的時代;日本最早的史書《古書記》、《日本書記》也於此時相繼編成,從而進入日本的歷史時代。古墳時代中後期,因有大量馬匹骨骼出土,故有騎馬民族征服論,提出大和國後期的國王(繼體天皇)是朝鮮人,但日本歷史有相反的說法,是神功皇后征新羅生下應神天皇,即是神道教中的八幡。此一時期渡來人自朝鮮半島、中國吳越和中原地區大量來日,引進先進的技術,奠下發展基礎,佛教也於此時由百濟引入。 古墳的分布基本上遍及日本本州島南部,以奈良、大阪為主, 公元三世紀,日本的彌生文化經歷了許多改變。進入鐵器時代後,由於有比較好的工具,因此促進了農業的發展。使用更進步的武器和盔甲有助於新生貴族階級變得更為強大,而馬經過訓話後,戰士就能騎馬打仗。這許許多多的變化,普遍發生在日本西部的中心地區。在這些地方,會為皇帝和其他顯貴舉行豪華的葬禮,用巨石修築墓穴,上面蓋土丘或土堆,有些高達73公尺。死者的周圍百上生前使用的武器、槍矛和鏡子。頭盔放在腦袋附近,陪葬用的陶瓷器和珠寶項鍊則放在腳旁。稱為「埴輪」的黏土像用來埋在墳墓周圍的土裡,保護死者免受妖魔鬼怪的侵襲。並且會在墓穴擺放盤子和碗的模型,以供死者來世使用。

鎖孔狀墓塚

埋葬死者的古墳原來像小山丘,之後演變為圓形或長方形;後來有些採取了鑰匙孔的形狀。每座墓塚都有一間石造墓是可以容納數具棺木,墓塚外則環繞著充滿水的壕溝。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大和時代、彌生時代

英文關鍵字:Yamato period、Yayoi period

出處

P.S.胡懷/著。新世紀世界史百科全書,1995年出版,頁87。貓頭鷹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