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台灣的山脈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台灣的山脈


教育Wiki

台灣的山脈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聚合的邊界,經過板塊隱沒帶的活躍地質作用;板塊聚合的擠壓力,不但造成岩層中的折皺、斷層,也形成台灣的高山,板塊的隱沒更導致火山作用,形成台灣北部的火山。

目錄

主要山脈

1. 中央山脈2. 雪山山脈3. 阿里山山脈4. 玉山山脈5. 海岸山脈

主要山脈的成因

菲律賓海板塊上的火山島弧與偶雅大陸板塊發生弧陸碰撞,導致地殼水平壓縮,發生劇烈的褶皺隆起所形成。距今五六百萬年前,菲律賓海板塊上的火山島弧隨著該板塊向西北移動,在目前台灣花東縱谷一帶撞上歐亞大陸的邊緣。歐亞大陸斜坡,也就是後來台灣島的所處位置,由於強大擠壓力,使得大陸地殼的表層與堆積在該處海床上的沉積層發生強烈褶皺,並發展出一系列的逆衝斷層,將嚴重扭曲變形的岩層推擠舉升,而逐漸形成台灣現在主要的山脈系統;而原先菲律賓海板塊上的島弧與大陸碰撞後,則連同海地的沉積岩層,向西逆衝而形成海岸山脈。

菲律賓海板塊自東南斜撞歐亞大陸板塊,因此台灣的主要構造線,不論是地層、斷層線、褶皺軸和主要山脈走向都是呈現東北-西南走向,又因為東側所受到的撞擊力最大,不但把原來位於海底最深處的老地層推擠上來,岩層的變質程度也最高。由於菲律賓海板塊仍以每年平均7到8公分的速度向西北推進,因此中央山脈平均每年約上升0.5到1公分,不過由於主要的撞擊點自北逐漸向南移動,造山運動的重心有向南移動的趨勢。

中英文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山脈英文關鍵字:cordillera

參考資料

1. 徐美玲。台灣的地形,2008年一版,頁56-57。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 徐美玲。遠足圖解地理辭典,2007年二版,頁223。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