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台灣野豬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台灣野豬


教育Wiki

目錄

台灣野豬(Sus scrofa taiwanus)
野豬的冬毛較密、毛質較軟,顏色為鐵灰色;夏毛明顯地較為稀疏,而且毛質粗鋼、顏色較深。從嘴邊到兩頰有些白色的毛,背脊上有較長的鬃毛。初生的野豬身上有褐色縱紋或縱列的斑點,在自然界變成了良好的保護色。向前突出的鼻吻部以及長而上彎的獠牙,是野豬外型的特徵。(註2)

野豬幼兒

短暫的哺乳期結束後,年輕的雄豬會先離群,只留下年輕的雌豬繼續與母親成小群生活在一起,之後幼豬將開始獨立生活。小豬出生幾天後就可以離開窩,跟著豬媽媽行動,也可能跟著其他去年出生的小豬在一起。牠們的身上通常都會有條紋,在樹林裡面可以偽裝自己。(註1)

生長環境

野豬在森林、灌叢或草叢中棲息,並沒有明顯的巢穴,但牠會在休息處備用草舖成平台草窩供睡眠或生產用。公豬平時單獨活動,到了繁殖季節則常伴隨母豬身邊,直到生產為止(母豬每胎可升三至六隻小豬)。野豬夜間活動較為頻繁,常到人間稀少的山徑、林道或溪邊覓食,往往一夜之後,野豬所到之處整片芒草地都被翻得非常凌亂。到了白天牠多半在密林中睡覺。(註2)

形狀特殊的鼻子

野豬鼻子是豬最顯著的特徵,是出色的挖掘工具,為了強化鼻部的力量,在鼻鏡的中央、鼻軟骨的前方,特別長了一小塊方形的骨頭,稱為吻骨,可以增強挖掘力道這鼻子同時也是覓食的重要工具。由於在暗夜中野豬跟本無法用眼睛找尋藏在土中的食物,所以牠們就用經過強化的鼻子,沿途不斷地嗅聞翻動土推,再由位於前方同一平面上的鼻孔嗅聞找出食物。(註2)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台灣野豬
英文關鍵字: Sus scrofa taiwanus

參考書目

註1: 大不列顛動物百科,Joyce pope著,明天國際圖書,2006,頁158。
註2: 台灣哺乳動物,邢偉廉著,徐偉繪圖,天下文化出版社,2008,頁78。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