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司馬光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司馬光


教育Wiki

生平

【大紀元2月24日訊】北宋傑出史學家司馬光,進士出身,屢官天章閣侍兼侍講、御史中丞、尚書左僕射,後追封為溫國公。由他編著的《資治通鑒》是我國一部很有價值的歷史著作。

在司馬光的一生中,流傳著許多動人的故事。史料記載,司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謹身節用。他在《答劉蒙書》中說自己「視地而後敢行,頓足而後敢立」。為了完成《資治通鑒》這部歷史巨著,他不但找來範祖禹、劉恕、劉斂當助手,還要自己的兒子司馬康參加這項工作。當他看到兒子讀書用指甲抓書頁時,非常生氣,認真地傳授了他愛護書籍的經驗與方法:讀書前,先要把書桌擦乾淨,墊上桌布;讀書時,要坐得端端正正;翻書頁時,要先用右手拇指的側面把書頁的邊緣托起,再用食指輕輕蓋住以揭開一頁。他教誡兒子說:做生意的人要多積蓄一些本錢,讀書人就應該好好愛護書籍。

特色、作品

為了實現著書立說治國鑒戒的理想,他15年始終不懈,經常抱病工作。他的親朋好友勸他「宜少節煩勞」,他回答說:「先王曰,死生命也。」這種置生死於不顧的工作、生活作風,使他的兒子深受啟迪。


在生活方面,司馬光節儉純樸,「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卻「不敢服垢弊以矯俗於名」。他常常教育兒子說,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為了使兒子認識崇尚儉樸的重要,他以家書的體裁寫了一篇論儉約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強烈反對生活奢靡,極力提倡節儉樸實。


在文中他明確指出:


其一,不滿於奢靡陋習。他說,古人以儉約為美德,今人以儉約而遭譏笑,實在是要不得的。他又說,近幾年來,風俗頹弊,講排場,擺闊氣,當差的走卒穿的衣服和士人差不多,下地的農夫也腳上穿著絲鞋。為了酬賓會友「常數月營聚」,大操大辦。他非常痛惡這種糜爛陋習,為此,他慨歎道:「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其二,提倡節儉美德。司馬光讚揚了宋真宗、仁宗時李亢、魯宗道和張文節等官員的儉約作風,並為兒子援引張文節的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告誡兒子這句至理名言是「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接著,他又援引春秋時魯國大夫御孫說的話:「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接著,他對道德和儉約的關係作了辯證而詳盡的解釋。他說:「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慾。君子寡慾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慾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反之,「侈則多慾。君子多慾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慾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


其三,教子力戒奢侈以齊家。司馬光為了教育兒子警惕奢侈的禍害,常常詳細列舉史事以為鑒戒。他曾對兒子說過:西晉時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石祟「以奢糜誇人,卒以此死東市。」近世寇准生活豪侈冠於一時,「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 。


司馬光還不斷告誡孩子說:讀書要認真,工作要踏實,生活要儉樸,表面上看來皆不是經國大事,然而,實質上是興家繁國之基業。正是這些道德品質,才能修身、齊家,乃至治國、平天下。「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警句,已成為世人傳誦的名言。在司馬光的教育下,兒子司馬康從小就懂得儉樸的重要性,並以儉樸自律。他歷任校書郎、著作郎兼任侍講,也以博古通今,為人廉潔和生活儉樸而稱譽於後世。參考資料 http://www.epochtimes.com.tw/bt/5/2/24/n824879.htm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