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周夢蝶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周夢蝶


教育Wiki

目錄

生平

本名周起述,河南淅縣人。祖父為晚清的秀才,父親早逝,家庭貧窮,養成周夢蝶寡言少語。他於1947年進師範就讀。1948年隨軍隊來台,直到1956年退伍。1959年開始,周

夢蝶在明星咖啡館附近擺書攤直到1970結束,是當時台北重要的文化街景之一。1959年的處女作《孤獨國》,1965年出版了《還魂草》之後就消失了,直到2002《約會》、

《十三朵白菊花》出版,重回文壇。

觀點

他的作品充滿了詩思與禪意的結合,如<還魂草>、<菩提樹下>、<孤峰頂上>;而作者自身悲苦的心境也一一呈現在詩作之中,如<囚>、<天問>,除此之外,詩作對於時間、生

命、死亡的思索也不無可見。寫作手法則常使用用典、悖論與黑色修辭法,更是烘托了他苦澀沉重的詩作風格。

著作

《孤獨國》為其重要代表作,將人生的坎坷、心境的悲苦融入他的詩中,在《孤獨國》的扉頁上,他曾以奈都夫人的話,題「以詩的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可看作是周夢蝶創

作心境與藝術風格的概括。

評價

劉登漢曾說:「周夢蝶人生的坎坷、心境的悲苦,融入周夢蝶的詩中,使他的詩沉鬱凝重,雖然他同為藍星的成員,但是卻大大迥異於覃子豪、余光中等繁複、瑰麗、輕盈。」他

的詩作充滿獨特個人風格,與作家生命歷練成一直線前進,留予後代寫作者無限典範。

責任編輯人:范孟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