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哈伯馬的批判哲學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哈伯馬的批判哲學


教育Wiki

哈伯馬無宰制的理想言談情境主要在於讓教師與學生能建立一個自由開放的溝通網,教師應放下身段與學生溝通,以幫助學生發出他們內心的聲音。例如,學生不交作業或許不是單純的偷懶而已,也許還有其他原因,所以教師應該提供學生機會予以解釋,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

目錄

一、知識旨趣與社會實踐

哈伯馬斯在知識論上的主張是:任何一個認識都起源於旨趣(knowledge interest)。他提出人類旨趣的三種類型:

1.「經驗─分析的科學研究」包含技術的認知旨趣。

2.「歷史-解釋學的科學研究」包含實踐的認知旨趣。

3.具有批判傾向的科學(critically oriented)的研究,包含解放的認知旨趣。

這些旨趣的整理分梳試圖解決啓蒙運動以來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之流弊,為左派批判思想找尋有別於後現代運動對理性棄如敝屣的態度。

二、溝通行動理論

1. 真實性Truth。

2. 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

3. 真誠Truthfulness。

4. 公正(正當) rightness。

三、學術與社會參與

1999年德國決定出兵科索沃,哈伯馬斯發表長篇文章,從政治倫理角度支持約施卡•菲舍爾和這個違背綠黨政綱的出兵決定。 2003年4~5月間,哈伯馬斯兩次發表聲明,反對伊拉克戰爭並支持加速歐洲一體化。哈伯馬斯於2001年4月訪華,在北京和上海兩地做了題為《全球化壓力下的歐洲民族國家》等一系列的演講,在中國學術界反響巨大。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 批判傾向的科學、旨趣、工具理性、真實性、理解性、真誠、公正(正當)

英文關鍵字: critically oriented、knowledge interest、instrumental rationality、Truth、comprehensibility、Truthfulness、rightnes

參考資料:

林進財著。班級經營理論與策略, 1998年9月,頁192,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