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氏症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唐氏症
詞條名稱:唐氏症
教育Wiki
唐氏症
唐氏症以前又稱為蒙古症,是一種特殊的遲緩現象,病因是由遺傳而非母親懷孕時期的不當行為所造成。年齡三十五歲以上的懷孕婦女,生下唐氏症嬰兒的機率較高,而父親年齡高於四十五至五十歲,機率又更大一些。唐氏症的患者之間有相當大的差異,有些孩子只是有一點「慢」而已,依樣擁有典型的發展過程;有些則嚴重落後,無法與人交談,也無法照顧自己。大部分患有唐氏症的孩童是界於輕度至中度之間。
患有唐氏症的嬰兒,一出生時,外表就有一些特徵,可讓醫生做診斷。他們頭、耳、嘴、鼻等較一般孩童小,眼皮很窄而且傾斜,眼球的虹膜外側有白點,耳朵的上側有時會外翻,耳道很窄。唐氏症的兒童都有外突的舌頭,因此他們說話和吞嚥時舌頭都會向前伸,嘴唇常因過於乾燥而龜裂。有一半的唐氏症兒童兩隻手的關節處有皺褶,百分之四十的心臟有某種缺陷,也很容易感染中耳炎及感冒。
在美國兩個地區,將唐氏症孩童安置在普通班級已是越來越普遍的現象,這種策略我們稱為融合模式(inclusion model)。不過,這樣的孩子需要多一些的幫助與個別化的進步指標,有別於班上其他的孩童。與一般正常的孩童安置再一起,孩子可以有很好的說話模仿對象,也可以有更多的機會練習說話與人溝通的技巧。唐氏症的孩童並不一定需要接受語言治療師的口語訓練。通常在父母與老師的共同配合下,就可以給孩子最好的刺激。語言治療師可以扮演諮詢者的角色。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 融合模式、唐氏症
英文關鍵字: inclusion model、Down’s syndrome
參考資料
薛海˙薛映著。兒童語言發展遲緩問題, 2000年,頁278-280,遠流出版公司。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