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問題行為界定模式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問題行為界定模式


教育Wiki

問題行為界定模式(student behavior problems)

目錄

定義
學者韋特(Winter, 1995)指出,凡學生在課室內沒有做出「專注學習工作的行為」皆可被視為「問題行為」。專注工作是指學生按老師要求而做出的學習行為,包括:閱讀、寫作、聆聽、發問、作答或討論等。當學生在課室內做出非「專注學習工作的行為」,如:發白日夢、騷擾同學、與同學談話、擅離座位、講粗口、作弊及破壞公物等行為,都可算是「問題行為」。在界定此行為問題,常用者有四種不同的模式理論,分別是醫療模式、行為模式、生態模式、交互決定模式:
內容說明

(一)醫療模式(medical model)醫療模式奠基的理論基礎為心理分析論,基本假定有二:一為偏離常模標準的負向行為;二為反應出個體的疾病、偏差行為必須藉著治療過程予以改變個體。在實務取向應用方面,醫療模式在概念、實證與實際應用上缺乏證據,它主要在處理「病態」的個案行為而非「常態」的一般學生行為;但在班級輔導與學生行為矯正中,有時學生的問題行為要轉介至醫療機構協助治療,才能有效改善學生的問題行為。(二)行為模式(behavior model)行為模式的理論基礎為「行為論」,其基本假定為人類行為主要是環境事件的影響,其基本理念為行為制約與塑造,在實務取向應用方面,行為模式提供一種了解人類行為的可能途徑,尤其承認人與環境因素對學生行為的塑造與影響。(三)生態模式(ecological model)生態模式基定假定中,其認為人類行為是環境因素與個人特質之間複雜的交互作用所造成的,在實務取向應用方面,生態模式是最適合分析所有兒童問題行為的模式,而不僅是潛在不正常兒童問題處理。(四)交互決定模式(reciprocal determinism model)交互決定模式的基本假定為人類行為是個體思想、行為和環境因素之間持續的交互作用結果,在實務取向應用方面,交互決定模式乃結合行為與生態模式理論,行為包括個人和環境因素互動,也包含內在的個人特質。交互決定模式對人類行為提供最完整的解釋。註一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學生問題行為模式

英文關鍵字:student behavior problems

參考資料

1.吳明隆/著。班級經營實踐與策略,2011年出版,頁293-296。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