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啓發潛能教育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啓發潛能教育


教育Wiki

啓發潛能教育(invitational education)

目錄

定義

提早開始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成效,將有助於開啟每位學生學習潛能的一種教育方式。

發展

啟發潛能教育係源自於波吉(W. W. Purkey)所提出的「啟發潛能理論」(invitational theory)。依波吉的看法,啟發潛能理論是一種實用的理論,其目的在於創造和維持人的環境,以利個人實現其無限的潛能。它是建立在下列的四項原則:1.尊重(respect):尊重他人權利,善用激勵與增強;2.信任(trust):彼此接收交往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從最簡單、短期的發展到複雜、長期的潛能發展;3.樂觀(optimism):人類潛能不是很明顯,但是卻經常存在著,需要去發現和開啟它;4.意圖(intentionality):啟發潛能不是一種意外事件,需要作選擇,需要掌握機會。理想上,啟發潛能教育需要針對五個範疇進行:人(people)、地方(place)、策略(policies)、計畫(programs)、過程(process),意圖及早開啟,以建立一個個體在智慧、社交、生理、心理、靈性有效開展的世界。因此,教育的重點就是在上述五個範疇同時建立學生主動、積極學習的環境和氣氛,以培育學生積極、正巷和樂觀的價值觀和行為態度,於此而言,學校教師應改變過去傳統「高高在上」的心態,並揚棄是學生為被動知識之想法,表現出自己對學生的信任,尊重學生思維,相信學生有能力承擔責任、解決問題,而且提供適宜的環境,以利學生學習,俾使學生有效開展其潛能。國內中小學教育受到升學主義影響,過度重視學生智育表現,導致教學偏差,嚴重扭曲學習的本質和價值,致使學生享受不到學習趣味,學習壓力和考試焦慮常成為學生揮不走的夢魘,相當不利於學生學習潛能開展。因此,潛能教育的有效實施,有賴於社會、家長學校教師價值觀念的調整,以及相關教育制度的配合,才能達成其教育目標。

中英文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啓發潛能教育英文關鍵字:invitational education

參考書目:

註1:吳清山、林天祐 (2005),教育新辭書, p.102-103,臺北市: 高等教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