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啟發式教學法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啟發式教學法


教育Wiki


啟發式教學法(Discovery Teaching Method)是師生主動去探究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安排有意義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學生是積極的思考者。發現再將現象重新做組織、轉換,使學生超越現象,再重新組織知識,以得到新的領悟。發現即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不直接將學習內容呈現給學生,而由學生通過一系列的發現行為,如轉換、組織、領悟等等,來發現、獲得學習內容的過程。啟發式教學法的價值在讓學習者自己發現知識與個人的意義,這樣的學習才對個人有意義。且這樣的教學法較能引起學習者的內在動機與自信心,能夠培養出主動探究的學習者。啟發是教學法亦有助學生直覺思維的發展。

目錄

由來

源自於蘇格拉底的反詰法:用反覆問答方式來教導學生,直到學生懂為止。

解釋

由教師提出問題,使學生們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解決方式的缺點、改進等,使經驗逐漸擴張,思想更為靈活。

分類

海爾巴特的-四段教學法

明瞭:

由教師提供教材,使學生更能了解學習的內容。

聯合:

使學生將學習之內容與生活週遭經驗有所結合,以便作為學習新教材的類化基礎。

系統:

使學生了解新教材與日常生活經驗間的關係。

方法:

使學生獲得的知識,經由思考而應用在生活上。

戚勒及其學生萊茵-五段教學法

預備:

用一問一答的方式,喚起學生日常生活經驗,以利於學習新教材作準備。

提示:

由教師先準備教材。

聯合:

以問答討論的方法,將教材加以分析並與日常生活經驗做比較,找出彼此之間的差異。

總括:

分析結果做排序,成為有條理之觀念。

應用:

使學生應用知識於日常生活中,熟練所學並觀察所學是否正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