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噶瑪蘭族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噶瑪蘭族


教育Wiki

目錄

噶瑪蘭族(Kavalan)
宜蘭的原名舊稱為「噶瑪蘭」,是以「噶瑪蘭族」的族名來命名。噶瑪蘭族人自稱「噶瑪蘭」,其意思是:「住在平原上的人」,有別於同樣於宜蘭地區生存,但位於山區活動的泰雅族人。(註二P.22)
分布
噶瑪蘭族,過去居住於宜蘭,目前遷居到花蓮和台東。(註三)
漢人移墾宜蘭與噶瑪蘭族人的遷徙
嘉慶初年,漢人吳沙率領中國東部沿海移民進入宜蘭,開始了漢人拓殖的歷史。開墾初期雙方曾有劇烈的衝突,但是因為吳沙送藥施救感染天花的噶瑪蘭族人,衝突因此逐漸和緩。但是進入宜蘭拓墾的漢人人數不斷增多,終究壓迫到了原來噶瑪蘭族人的生活空間,因此部分噶瑪蘭人開始南遷,因此花蓮縣、台東縣等地也有噶瑪蘭族人的聚落。(註一P.82)
親族系統:母系社會
噶瑪蘭族人屬於母系社會,母權為大,行招贅婚,夫從妻居,子女也從母居,親子連名,由女兒繼承家產。
因為噶瑪蘭人的社會裡是由女人繼承家業,因此重要的生產工作如:採集、耕種及織布,都是由女人負責;男人則是從事漁獵、打仗等差事。(註二P.62)
祖靈崇拜
噶瑪蘭族人崇拜祖靈,其宗教信仰即是以祖靈崇拜為中心,他們將人間與靈界分開,並且相信在靈界有鬼神能保祐或懲罰凡人(註二P.46)。傳統的噶瑪蘭族人也相信,及病是由死靈作祟所引起,因此生病時,必須請女巫舉行治病的儀式,以消除病因(註一P.84)。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噶瑪蘭族
Keyword:Kavalan
參考資料
許雅芬、張振陽、陳秋香、吳佳靜、吳玉婷、王芳屏、文上瑜(2002)。與山海共舞原住民(初版)。台北市:秋雨文化。(註一)
田益哲(2006)。找回民族標誌的民族-噶瑪蘭族(初版)。台北市:原產會。(註二)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註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