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團體結束階段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團體結束階段


教育Wiki

目錄

前言
Corey(1990)所言:「我把團體最初和最後的階段,看成是生命發展最具決定性的時期。」因此,如果在最後階段未妥善結束,不僅成員未能充分把於團體的學習運用到日常生活上,以可能給團體留下為解決的問題,甚至產生傷害。
於團體結束階段,成員彼此了解的更深入,如果適當的處理,團體結束階段可能是各人改變的最重要階段(Yalom,1985)。
基本概念

(一)團體結束之內涵及時間向度

團體結束之內涵項度,包含成員個人及整個團體的成長過程將告一段落;而其考量的時間向度包括每次團體的結束及整個團體過程的結束。

(二)基本步驟

不論每次團體聚會或整個團體過程的結束,皆包含四個步驟(Epsteinetal,1981):1.導向說明2.摘要3.回顧團體目標之討論4.追蹤。

(三)團體結束之時間準備

一般性封閉團體,每次團體結束時間須5到30分鐘,一般而言,治療性及諮商性團體所花於結束時間,比任務性及教育性團體皆要長。整個團體過程的結束,於心理治療團體至少2到4次,而任務及教育性團體雖然較快,但也需要於團體末期提省及說明。

(四)團體結束之個人效應

團體成員在結束時會可能產生的心理情緒包括:

1. 害怕:擔心未來沒人能再支持他。
2. 憤怒:因為不想結束團體而生氣。
3. 沮喪:希望團體更長,以使成員能在對自己的能力予以保證。
特徵
團體結束的特徵有以下三大特點(黃惠惠,1993;Corey,1990)
1. 情緒的波:成員可能會出現傷感、焦慮,有些則會有喜悅、等較這項情緒,因此情緒是混淆、被動的。
2. 對結束的因應:成員準備以角色扮演、行為演練方式,因應期日常生活情境或重要他人。
3. 對於團體的評量,並提出離開團體後的目標。
領導者任務
(林振春、王秋絨等,1992;黃惠惠,1993;Corey,1990)
1. 處理離別的情緒
2. 協助成員預備適應外界情境
3. 協助成員整裡學習成果,並運用於生活中
4. 處理未完成工作
5. 領導者引導成員彼此給予真誠回饋與祝福
6. 提醒保密
7. 提供團體成員有效的資源
8. 評估團體效能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團體結束、結束階段

參考資料

註1. 吳武典、洪有義、張德聰(2010,二版)。團體輔導 (181~193)。臺北市:心理出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