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名稱:地震
教育Wiki
地震可分為自然地震與人工地震 (例如:核爆) 。一般所稱之地震為自然地震,依其發生之原因又可分為, (1)構造性地震(2)火山地震(3)衝擊性地震 (例如,隕石撞擊) 。其中又以板塊運動所造成的地殼變動 (構造性地震) 為主 。由於地球內有一種推動岩層的應力,當應力大於岩層所能承受的強度時,岩層會發生錯動 (dislocation),而這種錯動會突然釋放巨大的能量,並產生一種彈性波 (elastic waves) ,我們稱之為地震波 ( seismic waves) ,當它到達地表時,引起大地的震盪,這就是地震。
目錄 |
地震規模
目前衡量地震規模的標準主要有震級和烈度兩種
震級
地震強度大小的一種度量,根據地震釋放能量多少來劃分。目前國際上一般採用美國地震學家查爾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賓諾古騰堡(Beno Gutenberg)於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級劃分法,即現在通常所說的芮氏地震規模。芮氏規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為底的對數,並選擇距震央100公里的距離為標準。芮氏規模每增強一級,釋放的能量約增加32倍,相隔二級的震級其能量相差1000 (~ 32 x 32)倍。
小於芮氏規模2.5的地震,人們一般不易感覺到,稱為小震或微震;芮氏規模2.5-5.0的地震,震央附近的人會有不同程度的感覺,稱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約發生十幾萬次;大於芮氏規模5.0的地震,會造成建築物不同程度的損壞,稱為破壞性地震。芮氏規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範圍內監測到。有記錄以來,歷史上最大的地震是發生在1960年5月22日19時11分南美洲的智利,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芮氏規模達9.5
烈度
指地震對地面所造成的破壞和影響程度,由地震時地面建築物受破壞的程度、地形地貌改變、人的感覺等宏觀現象來判定。地震烈度源自和應用於十度的羅西福瑞震級 (Rossi-Forel) ,由義大利火山學家麥加利(Giuseppe Mercalli)在1883年及1902年修訂。後來多次被多位地理學家、地震學家和物理學家修訂,成為今天的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Modified Mercalli Scale)。「麥加利地震烈度」從感覺不到至全部損毀分為1(無感)至12度(全面破壞),5度或以上才會造成破壞
預防地震
1.當地震來前可作預防動作:
居家
‧家中應準備救急箱及滅火器,並告知家人所儲放的地方,了解使用方法。‧知道瓦斯、自來水及電源安全閥如何開關。‧家中高懸的物品應綁牢,櫥櫃門閂宜鎖緊。‧重物不要置於高架上,栓牢笨重家具。‧事先找好家中安全避難處。
學校
‧教師(尤其是中、小學校)應經常在課堂宣導防震常識並教導學生避難事宜,舉行防震演習。‧教室的照明燈具、實驗室的櫥櫃及圖書館的書架應加以固定。
辦公室及公共場所
‧經常檢驗防火和消防設備。‧規劃有關緊急計畫,並分別告知緊急情況時各人的任務以及應採取的行動。
2.當地震來時:
室內
‧保持鎮定並迅速關閉電源、瓦斯、自來水開關。‧打開出入的門,隨手抓個墊子等保護頭部,儘速躲在堅固家具、桌子下,或靠建築物中央的牆站著。‧切勿靠近窗戶,以防玻璃震破。‧切記!不要慌張地往室外跑。
室外
‧站立於空曠處或騎樓下,不要慌張地往室內衝。‧注意頭頂上方可能有如招牌、盆景等掉落。‧遠離興建中的建築物、電線桿、圍牆、未經固定的販賣機等。‧若在陸橋上或地下道,應鎮靜迅速地離開。‧行駛中的車輛,勿緊急剎車,應減低車速,靠邊停放,人躲進附近騎樓下。‧若行駛於高速公路或高架橋上,應小心迅速駛離。‧若在郊外,遠離崖邊、河邊、海邊,找空曠的地方避難。
學校
‧避於桌下,背向窗戶,並用書包保護頭部。‧切忌慌亂衝出教室,並避免慌張地上下樓梯。‧如在操場,遠離建築物。‧如在行駛中之校車,留在座上勿動直至車輛停妥。
辦公室及公共場所
‧注意天花板上的物品(如燈具)掉落下來。‧辦公室躲在辦公桌或堅固的家具下或靠支柱站立,遠離窗戶。‧公共場所中,應小心選擇出口,避免人群推擠。‧切忌急著衝出,請勿使用電梯。
3.地震後:
‧察看周圍的人是否受傷,如有必要,予以急救。‧檢查家中水、電、瓦斯管線有無損害,如發現瓦斯管有損,輕輕將門、窗打開,立即離開並向有關權責單位報告。‧打開收音機,收聽緊急情況指示及災情報導。‧檢查房屋結構受損情況,儘速離開受損建築物,疏散時請使用樓梯。‧儘可能穿著皮鞋、皮靴,以防震碎的玻璃及碎物弄傷。‧保持救災道路暢通,徒步避難。‧聽從緊急計畫人員的指示疏散。‧遠離海灘、港口以防海嘯之侵襲。‧地震災區,除非特准,請勿進入,並應嚴防歹徒趁機掠奪。‧注意餘震之發生。
相關網站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