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基模(Schema)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基模(Schema)


教育Wiki

定義

心理學者在研究人類的知覺與記憶歷程時,發現人類具備一種複雜的組織系統,稱為「基模」。基模是個體用來認識周圍世界的基本模式,此模式是由個體習得的各種經驗、意識、概念等構成一個與外界現實世界相對應的抽象的認知架構。它是存在人腦海中的認知架構,包含了我們對外在世界的概念、這些概念的屬性,以及這些屬性之間的關係。但基模有個缺點是它可能會引起刻板印象。

基模 (schema) 是認知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是知識表徵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的一種,是認知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理論中的基本觀念之一,皮亞傑用基模來解釋個體如何認識並適應環境。他認為當個體面臨刺激情情境或問題情境時,會先用既有的認知架構與之核對,產生認知作用,也就是說將所遇到的新經驗,納入其舊有經驗的架構之內,這種歷程稱之為同化(assimilation)。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很多知識是以基模的形式儲存在人的記憶系統裏的 (Anderson, 1983; Rumelhart, 1980)。基模跟其他知識表徵的分別在於它是比較大的和較有組織的,也是比較抽象和模糊。基模是個體運用與生俱來的基本行為模式,瞭解周圍世界的認知結構。基模有時也稱為認知基模。讓皮亞傑將其視為為人類吸收知識的基本架構。由於這些特點,很多人覺得基模這概念難以掌握。

特性

所有基模的共同點並非在於它的內容,而是其結構化的特性以及對訊息處理的影響,它有助於我們簡化及組織複雜的訊息。基模有以下特徵:

1.基模可以包含其它基模,例如一個關於食物的基模,又可以包含了水果、蔬菜等等的基模,而水果的基模之下又可包含了蘋果、葡萄等基模。

2.基模包含典型而一般性的事實,而且容許這些事實在不同的個例上有所例外與變異。也就是說,雖然隸屬於同一個基模中的事物都具有一般性的共同事實,但它可容許其中有些許的不同。

3.基模可以具有不同的抽象程度,例如一個「自由」的基模就比一個「狗」的基模更為抽象。

參考資料

史登伯格(2005)。認知心理學(李玉琇、蔣文祁譯)。台北市:雙葉。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臺灣東華。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臺灣東華。

錢玉芬(2007)。傳播心理學。台北縣:威仕曼文化。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