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夏衍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夏衍


教育Wiki

目錄

生平

夏衍,1900年生,浙江杭州人,他是抗戰前期影響較大的劇作家之一。1915年入浙江省甲種工業學校染色科。1919年受五四運動激發,和同學共同組織杭州五•八遊行。1920年夏畢業,秋被保送赴日本留學,接觸馬克思主義。1921年2月考入日本九州明治專門學校電機專業。1924年孫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國是」途經日本,夏衍和同學前去迎接,受到孫中山熱情對待,加入中國國民黨。1925年底夏衍從學校獲得工學學士學位,擔任國民黨駐日支部常委兼組織部部長。1927年因駐日支部被支持南京國民黨的人搗毀,夏衍於4月下旬回國向武漢國民黨總部請示。在上海得知負責海外工作的彭澤民已離開武漢去香港,無從聯繫,滯留上海,後被開除國民黨黨籍。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從事翻譯。1929年翻譯了《母親》,並參與籌備「左翼作家聯盟」,並於次年當選為「左聯」執行委員。期間結識了鄭伯奇、阿英等人。1933年中共上海文委電影組成立,夏衍任組長,阿英等為委員,從此夏衍開始涉足電影劇本創作。1935年為躲避國民黨搜捕,在一公寓躲藏三個月,並創作出多幕劇《賽金花》。1935-1937年這段時間他創作欲旺盛,完成兩個獨幕劇,一個歷史劇《秋瑾》和著名報告文學《包身工》。1937年他完成了代表劇作之一的《上海屋檐下》。抗日戰爭爆發後,夏衍輾轉各地開展救亡運動,創辦《救亡日報》並堅持了3年多的時間。1940年完成《心防》。1941年因皖南事變發生,夏衍抵達香港,和鄒韜奮、范長江等人籌辦《華商報》。後太平洋戰爭爆發,輾轉到達重慶,負責主持中國共產黨在當地的文化活動,並完成另一代表劇作《法西斯細菌》。之後他先後赴上海、南京、香港等地主持當地共產黨的文化活動,並從1944年起擔任《新華日報》代總編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夏衍任上海軍管會文管會副主任,之後陸續擔任上海市委常委等職,負責上海的宣傳工作。1954年,調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分管電影與外事工作,1955年到任。此後他寫出了劇本《考驗》,將《祝福》《林家鋪子》等小說改為電影劇本。文化大革命中,夏衍被打倒迫害,投入監獄八年。1977年後復出,1979年當選為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1982年進入中央顧問委員會。1985年文化部為表彰夏衍對中國電影事業的貢獻特頒發榮譽獎狀。1994年在95壽辰之際,被國務院授予「國家有傑出貢獻的電影藝術家」稱號。1995年病逝於北京。

文學觀點

「從小人物的生活中反映這個大的時代,讓當時的觀眾聽到些將要到來的時代的腳步聲音」(註:夏衍:《談〈上海屋簷下〉的創作》,《劇本》1957年4月號)。夏衍大部分的創作是有政治色彩的,後來在夏衍的《夏衍論創作》自序中說,文藝為政治服務的觀念經過多年的實踐檢驗,證明了它不僅不很完善,而且很明顯地帶有左傾思潮的烙印,夏衍說:「我不止一次說過和寫過,我不是一個作家,更不是一個文藝評論者,在半個世紀的歲月中,我只是文藝園地裡的一個雜工,乾了一些碎活... ...任何一個人,在一個特定的時代和環境中,不可能不受到歷史、社會條件的影響和制約。」

著作

高爾基傳》(傳記)1932,良友

《賽金花》(話劇)1936,生活

《自由魂》(後改名《秋瑾傳》,話劇)1937,生活;1950,開明

《日本的悲劇》(雜文集)1937,上海大時代出版社

《上海屋簷下》(話劇)1937,戲劇時代出版社

《血寫的故事》(報告文學集)1938,黎明書局

《包身工》(報告文學集)1938,廣州離騷出版社

《一年間》(話劇)1939,生活;改訂本更名

《天上人間》,1944,重慶美學出版社

《白雲故鄉》(電影劇本)1939,大地

《小市民》(劇本集)1940,新知

《愁城記》(話劇)3941,劇場藝術社

《此時此地集》(雜文集)1941,文獻

《心防》(話劇)1941,新知

《水鄉吟》(話劇)1942,群益

《長途》(雜文集)1942,桂林集美書店

《風雨同舟》(劇本,又名《再會吧,香港》)與田漢、洪深合著,1942,桂林集美書店

《戲劇春秋》(話劇)與宋之的、於伶合著,1943,重慶末林出版社

《草木皆兵》(話劇)與於伶、宋之的合著,1944,新知

《法西斯細菌》(話劇,又名《第七號風球》)1944,重慶文章出版社

《邊鼓集》(雜文集)1944,重慶美學出版社

《離離草》(話劇)1945,昆明進修教育出版社

《芳草天涯》(話劇)3945,重慶美學出版社

《劫余隨筆》(雜文集) t948,香港海洋書屋

《春寒》(長篇小說)1949,人間

《蝸樓隨筆》(雜文集)1949,人間

《夏衍劇作遜1953,人文

《考驗》(話劇)1955,人文

《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評論集)1959,電影

《夏衍選集》1959,人文

《雜文與政論》(雜文集)1959,北京

《電影論文集》1961,電影

《夏衍近作》1980,四川人民

《夏衍雜文隨筆集》1980,三聯

《劫後影談》(評論集)1980,電影

《夏衍論創作》(評論集)1982,上海文藝

《雜碎集》(評論集)1983,四川人民

《生活。題材。創作》(評論集)1983,湖南人民

《夏衍劇作集》(l-3冊)1984—1986,戲劇

《夏衍電影劇本集》1985,電影

《懶尋舊夢錄》(回憶錄)1985,三聯

《復活》(劇本)改編,俄國托爾斯泰原著,1943,重慶美學出版社

《我的一家》(電影文學劇本)據陶承同名回憶錄改編,1959,電影;1980年出版時改名

《革命家庭》

《烈火中永生》(電影文學劇本)據羅廣斌、楊益言

《紅巖》改編,1979,電影

《憩園》(劇本)改編,巴金原著(出版年代不詳)四川人民

評價

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之一,傑出的革命文藝家、社會活動家和電影藝術家。

引用參考

http://www.novelscape.net/lszl/y/yiming/zgxd/052.htm中國文學史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A4%8F%E8%A1%8D維基百科

www.qikan.com.cn/Article/dush/dush198205/dush19820533.html 夏衍論創作

baike.baidu.com/view/69177.htm百度百科

http://www.b111.net/xiandai/xiayan-wj/000.htm雲台書屋_現代文學_夏衍


責任編輯:語二甲109702107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