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多元文化國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多元文化國


教育Wiki

在一個多元社會中,對於不同精神思想、政治意識及文化認同的現象、問題與看法,都有可能因個人或群體的差異性而產生對立,如此的文化差異性或稱為文化多元性實質上也是文化成長及進步的泉源。而在立憲主義之下,個人之自我實現需求係為憲法所欲保障之基本權,因此,對於解釋的多樣性或多元文化的差異亦加以保障,此即憲法上之多元文化國。(註1)

目錄

國家中立性原則

多元文化國之建立愾為保護多元社會中的不同文化差異,而國家作文化事務的決定時,其依據準則必須有多樣性、平等性及開放性。此即是說,當國家對於文化事務提供環境或促進開展等作相關之決定時,不可單以國家本身或特定文化之取向為其目的,而應本持國家本身多元而平等開放之準則,以各個文化事務之自我理解的開展為其目的。

國家寬容原則

一國家社會能真正發展並落實其多元性,進而使多元文化實踐在社會中,必須仰賴國家對於各式不同文化之寬容,並且積極保護少數或相對弱勢之文化社群,進而尊重其文化上之差異,唯有在社會大多數成員能對不同文化社群的文化差異持寬容態度待之,且願意彼此欣賞不同,多元文化國的保障才有落實之可能性。也因此,國家應積極扮演「寬容」的保護者,建構開放性多元文化下的客觀價值秩序以創建真正的多元文化國。(註2)

參考書目

註1: 許育典,《人權、民主與法治:當人民遇到憲法》,台北:元照。

註2: 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

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jsp?st=all&keyword=%E5%A4%9A%E5%85%83%E6%96%87%E5%8C%96%E5%9C%8B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 多元文化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