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多範型學習過程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多範型學習過程


教育Wiki

多範型學習過程(Multi-paradigm learning process)

目錄

定義

美國「論壇公司」(Forum Corporation)的約翰遜和布萊格(Kerry A Johnson & Joan L. Bragar)1997年在《成人學習原理:多範型模式》一文中詳細闡述了他們總結的成人學習5條原理。雖然這5條原理是針對成人學習而言的,但實際卻帶有某種一般的指導意義,因為作者是針對學習是如何發生的及促進學習有效發生的條件來論證這5條原理的。總體上說,這5條原理雖標榜為多範型多視角,但明顯是偏向建構主義、人本主義的。原理一:學習是一種隨著時間變化而發生的轉換(transforma-tion)。學習是一種過程。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人們改變著他們解釋或了解自身經驗的方式。學習創造著指引未來思考與行動的參照架構。學習過程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的各個階段――準備、學徒與掌握。為了達到掌握,就必須介入形成意識、提供練習、鼓勵新觀念與行為應用的各項學習活動。原理二:學習遵循著行動與思考的循環圈。從做中學並對所作所為進行思考,這就是人的學習。對行動進行反思(檢驗與評估)導致了新的識見,這又回過來指導進一步的行動。原理三:只有在回答學習者切身相關問題時學習才是最有效的。

內容說明

人們學習他想知道的東西,這是為了對自身的環境作出反應。人的學習要麼是被個人想要獲得新知識技能的願望所激勵,要麼是被了解不學習所帶來的後果所推動。學習活動若能與個人問題或組織問題聯繫在一起時,便會有事半功倍的收效。原理四:只有共同協作、與人分享,學習才是最有效的。當人們彼此切磋時,能夠分享意見、達成共識;也能夠傾聽對方、審視自己,從而增加了拓寬視野、提高行動效率的可能性。原理五:在支持性與挑戰性的環境中學習才能最佳地發生。當處於環境安全、心理自由的時候,人們最願意承擔風險,接受新觀念、嘗試新行為。當然,支持性的氣氛應與挑戰性的情境相協調平衡。除非人們受到了智力與情感的挑戰,否則很可能因循守舊,不思變革。約翰森等人進一步認為:學習使個體形成對世界及其如何與其相互作用的獨特理解。人由此形成了幫助他們認識自我經驗的心理模式。學習無非是鑒別及質疑現有模式,然後檢驗新的假設以此作為更有效行動的指導。學習新的觀念與技能,一般來說不是單一經驗的結果。為了學習,人們必須按照現有的知識來檢驗新的經驗,然後形成理解的新模式。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練習,新知識與技能成為人的個性組成部分,學習者能夠在各種適當情境中應用自如。這種「潛心學習」(learningbyheart)是「掌握」的重要條件。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多範型學習過程

英文關鍵字:Multi-paradigm learning process

參考資料

盛群力、李志強/著。現代教學設計論,頁54-55。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