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大寒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大寒


教育Wiki

目錄

概說
國曆一月中旬後,節氣最後一個,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刻。在經過中國古代天文學家依太陽投射於晷針上影子的消長,及觀察氣象的變化,歷經經年累月,長久的精密推算,制定了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變是大寒,也是最寒冷的一個節氣。農民曆:「斗指癸為大寒,時大寒栗烈以極,故名。」
大呂之音
我國古代用八卦中十二辟卦表示一年中十二個月的氣候變化,而律呂證實每種氣候來臨。律呂指的是在陝西、河南邊界,形狀傳言像竹子卻不是的呂管,依一定長短粗細,傳說中埋於天山的陰谷,共十二種,管中充滿蘆灰,用竹衣(竹子內的薄膜)貼上,冬至一陽生之時,最長管子的灰遍噴出,發出聲響,每月一次,由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中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宮、無射、應鐘十二種聲響組成。(註1)
十二月為丑月,二陽生成,成為地澤臨卦,律呂發出大呂之音,對應節氣為小寒、大寒。
性質
「大寒」屬於中氣,西漢<<淮南子.天文訓>>始有二十四節氣完整的記載,制立春為陰曆正月節(節氣),雨水為正月中(中氣),以此類推。但後人皆統稱此十二節氣加上十二中氣為二十四節氣,並且沿用至今。
另外,二十四節氣歷經各朝,在漢朝終於制定完成,又可分為四大類:
1. 第一類依照四季季節的轉則為準,如四時八節
2. 第二類反映氣溫冷熱狀況,如小暑、大寒…等
3. 第三類表現自然生物因氣候變化而呈現的生息情況,如驚蟄、小滿…等
4. 第四類表示降雨、雪的程度,如穀雨、大雪…等(註2)
大寒如上舉例第二類,表達氣溫冷熱。
大寒神
民間藝術家很有趣的將大寒神塑造成不為風雪肆虐仍袒胸露的大漢,手捧大冰塊,不容一人忽視,恰是在寒冷天氣中,任誰也無法忽略那極度寒冷之感。
與「大寒」有關的俗諺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大寒櫻為一年中最冷的時分,請時冰天凍地使病蟲害皆死亡或蟄伏,如若不然,則人畜多病而災。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大寒時如果不非常寒冷,隔年春分時候,天氣仍會十分寒冷。
「新年頭,舊年尾」:一結束,一開始,兩個重點時分,人們需特別謹言慎行。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大寒
英文關鍵字:Great cold
參考文獻
註1:中國養生文化研究中心。秋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經。大都會文化P.13
註2:魏吉助。俗俚俗氣 台灣-節氣諺語 節慶民俗。自編出版P.5
相關閩南語 大寒 相關客家語 大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