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校自主管理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學校自主管理


教育Wiki

學校自主管理(site-based management)

凡是涉入該計畫的全部人員,皆有資格參與學校的校政。每個人校政的決定上具有相同的權利,並且負有相同的責任。校務發展委員會的成員,是由大家推舉,真正代表大家,設定目標,監督及評鑑結果。這種校務管理的方式,是由下而上,而非上級政府單位由上而下的。這種方式做了真正民主的管理,學校全部人員的參與感增加,教育運作的效果也因而提高。
這四個成份,如何呈現在每天的學校運作呢?首先,教學的時段比較長,學生奔波在不同教室的機會減少。其次,教師、職員、家長、學生共同且主動地參與教學主題的選擇。實際的教學活動集中於焦點於主要的概念上。思考技能、身體/感官技能,及社會技能,也是教學的重點。
教師全部宜為專任,俾便擔任多重角色。學校安排了充足的共同計畫時間,並且有相互觀摩(coach)的機會,以便相互瞭解新教學策略、新教學科技,以及新的教學資料。學生則以異質性分班,並且以適當的分組進行合作學習(cooperative),學習的責任由學生共同分擔。
課程的評鑑與學生的評量,採取多元的方式和策略,例如:作品集、錄影帶,以及訂有合約的獨立研究。家長也負有協助教學與督促學生學習的責任,勞萊坵小學並且提供研習機會予家長。總之,勞萊坵小學統整課程模式,致力於融匯不同層面的教學理論與實際於一爐。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學校自主管理
英文關鍵字:site-based management)
參考資料
黃光雄著。課程與教學,1996年初版,頁85-86,師大書苑。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