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安全感需求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安全感需求


教育Wiki

安全感需求

雖然成人通常會注意兒童的人身安全,但兒童在缺乏安全感時仍會使壞。安全感對人格形成很重要,缺乏安全感會導致反社會行為和學校活動的缺席。

一、可預測性

兒童在知道期待何事與外界對他們期望時會感到安心,一張可預測的每日作息表,或一個讓兒童放私人物品的地方很重要,因為這讓他們知道在哪裡能拿到這些東西。

1. 上學:在開學後一個月,孩子們對每日的例行活動都已完全了解適應了,但是在開學之初卻不是如此,向兒童介紹學校的配置對於安全感的建立很重要。

2. 可預測的限制:另一種可預測型態包括了解班規;哪些行為是被接受的而哪些不是,雖然他們天生會想反對規則,但兒童也會嘗試找出界線,還有這些界線是否有還價的空間。致力於建立相互尊重關係的老師會讓幼兒參與決定適當規矩的過程,並協助他們了解設立規矩的理由。給予個別決定和選擇的自由是聰明的作法,但是自由需要規範以保護每個人的權益。兒童在團體中要獲得安全感,需要了解他人不喜歡被騷擾、羞辱或威嚇。當成人觀察到這些行為時,必須讓使壞者領悟其他孩童的感覺,這是成人扮演一個權威者的角色設立規則的時候。

3. 教師連貫性:如果一個孩子到校時遇到陌生人而不是老師怎麼辦?這可能會造成可怕後果,相信老師會在對兒童建立安全感十分重要。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安全感需求

英文關鍵字:Need for Security

參考資料

廖淑台著。兒童行為輔導, 2011年9月,頁12-9~12-12,禾豐書局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