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組協力教學法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小組協力教學法
詞條名稱:小組協力教學法
教育Wiki
小組協力教學法(Team Assisted Instruction)又稱小組加速教學法(Team Accelerated Instruction,簡稱TAI),它結合合作學習以及個別化教學,是史雷分(Slavin)於1985年為三到六年級數學而設計。史雷芬指出以往花太多時間在班級管理上,而非真正從事"教學";太過分依賴書本學習而非來自教師之教學活動。小組加速教學法之設計主要基於一個設定:如果學生能自行檢查所學習之教材和自行管理教室,教師則會有更多時間去指導個別學生或同質之學習團體。
目錄 |
壹、準備教材
一、準備教材
- 教師在教學前先準備教學單元,每個單元主要包含說明頁、技巧練習頁(約6-8個練習題)以及形成性測驗:
- 1.說明頁:概觀教師要呈現之內容,解釋要精熟之技巧和解題步驟。
- 2.技巧練習頁:每頁包含一些技巧練習題,每一技巧練習頁均介紹一個次技巧,逐步練習以熟悉完整之技巧。
- 3.形成性測驗:包括兩個相同難度之測驗。
二、進行分組
- 學生依能力、性別、社會背景等因素組成異質小組,經一段時間後再重新分組。
三、安置測驗
- 在學習前先進行安置測驗,以便安排學生從最適合之個別化方案中開始學習。
貳、教學實施
一、分組學習
- 教師在教學前先實施前測,並依前測結果給予學生一起點位置,學生依據以下步驟在小組中進行自己之單元學習:
- 1.學生閱讀學習單元中之說明頁,必要時可請教同學或教師。
- 2.學生閱讀說明頁後,開始習作技巧練習頁,此階段若有任何問題可尋求同學或教師之協助。
- 3.形成性測驗A(或B),測驗之問題類似技巧練習頁,學生自行做完此測驗,而後和組內同學交換批閱。學生若達到規定之標準,則可進行下一步驟之單元測驗;若未達標準,教師則要診斷問題所在,再教一次這些練習技巧,學生再做一次練習題目,而後進行形成性測驗B。
- 4.通過形成性測驗A(B)後,則帶著測驗紙至小老師,進行單元測驗,做完後由小老師評分。小老師每天由教師安排二名學生輪流擔任。測驗後若達一定標準,小老師則將其分數紀錄於小組總分單上;若未達標準,教師再進行測驗、訓練以及補救教學。
二、學習評鑑和學習表揚
- 教師每周總計小組得分(此分數為個人單元分數之平均),並建立表現標準,如:特優組、優越組以及良好組,並發給表揚證書。
三、單元測驗
- 單元學習後,教師可進行一次測驗,以了解學生真正之學習表現。測驗前,教師須事先發給學生練習作業單,回家準備測驗。
四、全班性之單元教學
- 教師依教學單元之性質,安排一些時間用以教導全班共同之課程,並綜合整理學習單元。
參考書目
黃政傑、林佩璇(民85)。合作學習。台北市:五南。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