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萵苣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山萵苣
詞條名稱:山萵苣
教育Wiki
目錄 |
山萵苣 Lactuca indica
基本資料
- 科別:菊科
- 別名:馬尾絲、鵝仔草、山鵝菜
- 類型: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 植株大小:六十至兩百公分高
- 生育環境:向陽荒廢地、路旁、海濱、田邊
- 花期:全年
- 莖的特徵:莖直立光滑且中空,單一或頂端有分枝,有白色乳汁
- 葉的特徵:葉型多變化,長十五至十八公分的長橢圓形或披針形,葉背灰白色,全緣或羽狀裂,幼株簇生葉深鋸齒狀,成株的莖生葉則長披針形
- 花朵著生位置及類型:頭狀花排列成圓錐花序;雌雄同株
- 苞片:光滑紫色,卵形至披針形
- 顏色及大小:淡黃色稍帶紫;花序長二十至四十公分,頭狀花徑兩公分
- 花徑及花被:一至二點五公分長;由舌狀花聚集而成
- 果實型態:五釐米的扁平橢圓形瘦果,先端呈嘴狀,有白色冠毛<註1>
鵝兒草
- 山萵苣喜歡長在有強烈陽光的地方,可以幫助他們快速的生長、形成龐大的族群;同時也是小鵝、小鴨最喜歡的食物,故也稱為"鵝兒草"。
萵苣與山萵苣
- 在菜市場裡,有種無論是清炒或搭配火鍋都非常好吃的蔬菜稱為"萵苣",山萵苣與萵苣兩種都同為萵苣屬,同樣都是可食用的植物。
- 只是山萵苣為野地植物,苦味較萵苣重些,需要多些功夫處理,<註2>若處理不好,吃起來不但苦味濃郁,喉嚨還會有麻澀感。<註3>
藥用
- 可全株採食煮茶當青草茶喝<註4>,有消腫以及解熱之效。<註2>
食用方法
- 早春至夏季是採集山萵苣最好的時期,要去除苦味,在煮食時要注意避免一直掀開鍋蓋,掀開次數越多次,苦味越無法祛除;嫩莖葉可煮小魚干湯或炒干貝蝦仁等都很爽口。<註4>
關鍵字
- 中文關鍵字:山萵苣
- 英文關鍵字:Lactuca indica
參考書目
- 註1:台灣野花365天秋冬篇104頁,張碧員及張蕙芬著,大樹文化1997年8月出版。
- 註2:台灣的常見野花新增篇27頁,鄭元春著,渡假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
- 註3:台灣野菜圖譜,食野之苹58至59頁,凌拂著,時報文化1995年出版。
- 註4:台灣新野菜主義159頁,吳雪月著,大樹文化2000年3月出版。
- 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84283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