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川端康成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川端康成


教育Wiki

目錄

生平:

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1972年4月16日),世界知名的日本新感覺派作家。他在196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獲得該獎項的首位日本作家。

川端康成生於京都附近的大阪府,祖輩為地方有名的富貴,家道中落後遷於東京,其父親習醫。川端康成兩、三歲時父母病故,祖父將他帶回大阪府扶養,他唯一的姐姐則寄養在另一親戚處。由於身體孱弱,川端康成的幼年生活是封閉式的,幾乎沒有與外界的接觸,而這種過分的保護並沒有改善他的健康,反而造就了他憂鬱、扭曲的性格。在他的一生中,《源氏物語》是一個重大的影響,評價他的作品就不可避免的要提到《源氏物語》。中學時,川端康成對於《源》還僅僅一知半解,但就他所能體會到的感覺,他開始嘗試自己寫作。1970年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不少作家趕到現場,只有川端康成獲准進入。川端很受刺激,對學生表示:「被砍下腦袋的應該是我」。三島自殺之後17個月,他也選擇含煤氣管自殺,未留下隻字遺書。兩人相繼自殺留給了後人無數的疑問。

風格:

川端康成的一生是孤獨且憂鬱的,這反映在他的創作中。在東京大學國文專業學習時,她就參與復刊《新思潮》(第6次)雜志。1924年畢業後,同年和橫光利一等創辦《文藝時代》雜誌,後成為由此誕生的新感覺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覺派衰落後,參加新興藝術派和新心理主義文學運動,一生創作小說100多篇,中短篇多於長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華的美,並深受佛教思想和虛無主義影響。早期多以下層女性作為小說的主人公,寫她們的純潔和不幸。後期一些作品寫了近親之間、甚至老人的變態情愛心理,表現出頹廢的一面。

作品:

《伊豆舞孃》、《雪國》、《古都》、《十六歲日記》、 《高原》、《舞姫》等等

評價:

曹禺:「昨日始讀川端康成的《雪國》,雖未盡畢,然亦不能釋手。日人小說確有其風格,而其細緻、精確、優美、真切,在我讀過的幾篇中,十分明顯。」

三島由紀夫:「生於日本的藝術家,被迫對日本文化不斷的進行批判,從東西方文化的交匯中清理出真正屬於自己風土和本能的東西,只有在這方面取得切實成果的人是成功的。」

參考資料來源:http://www.millionbook.net/wg/c/chuanduankangcheng/;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7%9D%E7%AB%AF%E5%BA%B7%E6%88%90


責任編輯:王上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