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發型糖尿病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幼發型糖尿病
教育Wiki
目錄 |
一、定義
第一型糖尿病又稱為幼發型糖尿病,病因是胰島細胞受到病人自體免疫系統的破壞,以致無法分泌胰島素,病人常是幼年即發病。
二、說明
一談起糖尿病,就直覺想到胰島素。胰島素是體內位於胰臟尾部稱為胰島所分泌的荷爾蒙,屬於內分泌系統。胰島素的主要功能是當助血液中的養分進入身體的組織細胞,使細胞維持正常的運作。當身體無法自行分泌胰島素或體內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佳時,血液中的唐分辨無法被吸收利用,血糖值就會升高,體內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都會因此發生代謝異常現象。
當人的血糖值上升到180mg/dl時,超過腎臟的負荷,血液中的糖分便從尿意中排出,這就是所謂的「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會有「三多」現象,及多喝、多尿、多吃。
糖尿病主要有兩種類型,幼發型糖尿病(juvenile-onset diabetes)是屬於第一型,也就是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男女患病比例相當,在青春期前後發病最為常見,每10萬人中平均有1.5人發病,每年台灣約有173位新病例出現。台灣最常出現的是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占臨床的98%,以中老年人為主。
研究發現,幼發型糖尿病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與遺傳、病毒、環境相關,病情進展快,且不易控制。必須定期服用胰島素,但服用過量會產生一道速反應或低血糖症;不足,則會有酮酸血症,患者須隨時檢測自己的胰島素反應,以控制病情。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 幼發型糖尿病
英文關鍵字: juvenile-onset diabetes
參考資料:
周俊良著。幼兒特殊教育導論, 2006年10月,頁283,華書局有限公司。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