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米紐斯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康米紐斯
教育Wiki
康米紐斯
目錄 |
思想特色
(一)強調感官的重要性:康米紐斯為現代教育之父,和培根相似皆強調「感官」為知識的來源,因此編寫了第一本有圖畫的教科書《世界圖解》。(二)泛智論:指全面或廣泛的學習,處處皆學問。
思想重點
(一)人性論:受到基督宗教的影響,認為人終極目標在於求得永生,並且透過知識的不斷精進,使靈魂和身體相配合,反對了天主教「肉體是靈魂的監獄」之看法。(二)知識論:基於「泛智」的哲學觀念,希望嬰孩在六歲以前,要了解各種知識的概略,主要途徑為透過感官的實物教學。
教育觀
1. 教育目的:希望獲致和平、安詳、康樂的幸福社會。2. 教育主張:受到基督宗教的影響,認為人是由上帝創造,因此人皆有相同的價值,所以主張人人皆有受教育的權力,無論貧窮、階級、性別…等,因此設計了全民入學的學校制度;此外,所有事物皆由帝創造,故任何事物皆有學習的價值。3. 教育方法:自然教學法(順應兒童的自然發展)。4. 教育制度:根據學生自然發展的原則,擬定以六年為一階段的教育制度。
(1)母親學校:母親為教師,家庭即學校,重視生活教育,以外感官的發展為主, 因此教育方法不訴諸文字,應實際觀察。(2)國語學校:全民入學,以母語教學為主,不教導古典語文,目的在於訓練記憶力及想像力。(3)拉丁學校:學生正值發育期,教育目的在培養判斷力,因此必須學習古典語文及七藝,但語文的學習偏重實用。(4)大學:為菁英教育,非全民入學,專研百科全書,除了知識廣博外,也要精深。
結語
綜如上述康米紐斯的教育思想植基於唯實主義,虔誠的基督教信仰以及泛智主義,希望能以教育改造社會,促進人類發展,以期獲致和平、安詳、康樂的幸福社會。
參考資料
林玉体(1995)。西洋教育思想史。台北,三民。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