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延宕回饋滿足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延宕回饋滿足


教育Wiki

延宕回饋滿足

延宕回饋滿足

增強的物件可分為「原增強物」與「次增強物」,事物本身就具有增強功能者稱為「原增強物」,例如Skinner box 實驗中的食物;而事物本身不具增強作用,因常與原增強物伴隨出現,經多次學習後就具有增強作用,稱為「次增強物」。例如老師以好寶寶集點卡來獎勵學生,因為集點卡代表老師的認同,學生真正期待的不是被蓋章的行為,而是蓋章等同於老師的讚美,故集點卡屬於次增強物。依回饋的出現時機可以分為「立即回饋」與「延宕回饋」兩種,若在個體反應後回饋物立即出現,稱為「立即回饋」,可強化良好行為。個體反應後,經一段時間回饋才出現,則是「延宕回饋」,因間隔較久較難建立連結,強化作用較差。以食物、玩具、金錢的原級增強物來獎賞,易使孩子想要立即獲得滿足,無法培養耐心及毅力,運用獎卡等代幣制度,才能培養孩子享受「延宕的滿足」。

丹尼爾.高曼在其舉世聞名的著作《EQ》中舉出一個「延宕滿足」的糖果實驗。實驗對象是對一群五歲的孩子施測,實驗時透過詢問孩子他們願不願意等待一節課,如果他們願意等,就可以得到五顆糖果,如果他們不願意等,就只能拿到一顆糖果。實驗結果發現大多數孩子不願意等待,蜂擁而上的去拿取一顆糖果,只有少數幾個孩子則願意忍耐與等待一節課的時間,最後獲得五顆糖果。實驗的後續研究發現,這些願意等待拿到五顆糖果的孩子,長大後較其他小孩更有成就,由此可見「延宕回饋滿足」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魏麗敏、劉長儒、曾奕霖(2012)。立即回饋與延宕回饋對青少年學習注意力影響之眼動研究。聯大學報 9(1), 23 -39。常雅珍(2005)。全腦開發記憶策略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