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錯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張錯
教育Wiki
目錄 |
生平
本名張振翱,曾使用筆名翱翱,直至1980年才改名為張錯。生於1943年,廣東惠陽人。小學期間曾隨私塾教師研讀古文經典,1962年進入台灣政治大學西語系,與王潤華、林
綠、陳慧樺、淡瑩等人,共同創辦了《星座》詩刊,從此以台灣這片土地作為文化、情感的依歸。1967年到美國猶他州楊百翰大學英文系進修後獲碩士學位,又進入西雅圖華盛
頓大學,獲比較文學博士。1974年起,任教於南加州大學比較文學系、東亞系,曾一度回台擔任國立政治大學及中山大學客座教授。
觀點
張錯詩作的特色在於詩風陡變,融情於理、喻理於情,婉約與豪放、浪漫和寫實風格兼具,抒情聲音自成一脈。
台灣現代詩裡的抒情詩,旋律呈波浪狀的起伏,著重頭尾和段落間的情緒呼應,然而張錯的詩作尤重音樂性,他的抒情詩,有著海外遊子的情懷和江湖兒女的愛怨情仇,這種浪
漫抒情風格,不是一般青年詩人能夠模仿的。張錯的另一個特色,就是擅長以典故入詩,賦予詩作歷史背景和文化意涵,看似散文的句法,卻能在段落轉折間,捏緊意象逼出意
境;並且經常使用連接詞和轉折語,不但稀釋了詩的密度、鬆弛了詩的結構,使詩句拉長、節奏舒緩如同散文詩,加上適時的典故夾雜,給人既古典又現代的浪漫感受。
著作
著有詩集《過渡》、《死亡的觸覺》、《鳥叫》、《洛城草》、《錯誤十四行》、《雙玉環怨》、《漂泊者》、《春夜無聲》、《檳榔花》、《滄桑男子》。評論集《從莎士比
亞到上田秋成》。編有《千曲之島》(台灣現代詩選)等多種。
評價
張錯的詩作抒情無人能及,更雜融了歷史與典故,讓人感到彷彿身邊歲月推進著的歷史,都是跟著張錯詩作的腳步走,在詩壇上,他目前留下的作品眾多,出色的作品也是如數
家珍,實為當代詩人重要代表之一。
責任編輯人:范孟軒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