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律令軍制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律令軍制


教育Wiki

故事

唐代的軍制承繼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度而來,但到唐才具體化。唐代的府兵制係以兵農合一的徵兵制為理想,於太宗貞觀十年(西元636)在各地設立折衝府為始。折衝府由兵部管轄,與地方周線不鄉統屬,常冠以所在地名,稱為某某府。折衝府全國為數約有六百,其中四百配置在長安與洛陽附近。每折衝府約有府兵一千,其長稱為折衝都尉,次官較果毅都尉。擔任首都警備的有十二衛(左右衛、左右驍都衛、左右武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六率府。十二衛長官稱大將軍,次官稱將軍;六率府直屬太子,這些統稱為禁軍,各領五十個折衝府。邊境的警衛有兩百五十四鎮、三百三十二戌。鎮將、戌主率領折衝府輪番遣來的防人擔當警衛之責。上述乃平時編制,若遇戰事,則由折衝府組成行軍,由行軍大總管管轄。府兵非從所有丁男中選拔,而是從設有折衝府的州里調爭丁男充當。擔任府兵的丁男,每年農閒時須入折衝府接受軍事訓練;每年需赴十二衛六率府擔任衛士一個月,稱為番上;丁男期間需至顧、戌擔任防人三年。番上時,武器、衣食自備,雖租庸調俱免,其負擔仍然沉重。由上述可知,唐代的律令體制,除刑罰外,係以貴族方式的官制和對人民的有效統治為基礎而成立。貴族式的官制則以關隴集團為中心而運作,如果關隴集團不能獲得君主認同,而夾入其他勢力,勢必日漸崩潰;對人民的有效統治必須依靠正確的戶籍和記帳才有可能。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府兵制

英文關鍵字:Fubing system

出處

李永熾/著。中國全集2歷史中國,1982年出版,頁125。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