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


教育Wiki

目錄

一、對孕產婦及胎兒的影響

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又稱愛滋病,可經由性行為、血液或母子垂直傳染之感染,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所引起,此種病毒可侵犯並破壞人體免疫系統,使人體免疫機能減低,導致病毒、細菌、黴菌、原蟲等可輕易入人體,而引起各種伺機性感染,最後導致死亡,因免疫系統受到破壞,逐漸成為許多疾病的攻擊目標,促成多種臨床症狀,故統稱為症候群,其病毒可透過直接接觸的黏膜組織,如口腔、生殖器、肛門等,或是帶有病毒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而傳染,而懷孕的母親亦可藉由胎盤或胎兒出生後的母乳哺育動作傳染給新生兒;孕產婦感染愛滋病在未治療的情況下,母子垂直傳染的比例可達114~43%;但若孕產婦及早治療,母子垂直傳染的機率可以降低至2%,因此為了孕產婦與胎兒的健康,產前接受愛滋病的檢驗是非常重要的。

二、照護指南

1.懷孕初期之愛滋孕產婦:可建議中止懷孕。

2.若要繼續懷孕之孕產婦:必須確認其至愛滋病指定醫院就診,由醫師進行預防性投藥等醫療處置,降低嬰兒成為愛滋寶寶的機會。

3.母子垂直傳染的預防:˙懷孕期間:施行例行性孕產婦篩檢、自懷孕滿12周起即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生產期間:選擇適當生產方式,避免垂直傳染的機會;應於隔離病房完成生產,且其血液、體液應另外收集並加以處理。˙產後期間:因病毒會由母乳傳染給胎兒,故應指導其使用母乳替代品,以及給予新生兒預防性投藥治療及追蹤管理等。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 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免疫缺乏病毒

英文關鍵字: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參考資料

沈滿華著。婦嬰護理學,2009年2月,頁7-15~7-16,華格納股份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