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後現代社會組織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後現代社會組織


教育Wiki

後現代社會組織

目錄

定義

通常此時期的組織在環境上面,主張具有渾沌、劇烈變動極難以預測的世界,因此固定化的條例組織無法適應社會,必須賦予職權給人員作彈性化的運用,以適應快速變動的社會,且在領導方面採取共享式,領導者與組員間共同策劃。

組織類型

混合型組織

組織模式包化前現代、現代及後現代三種模式,在前現代部份,擷取了當時強調的面對面口頭溝通、現代部分則是取用了階層組織的概念,最後也在後現代的部分採用暫時性的編列組織來應付社會快速變化的狀態,通常具有特殊性,不設立在層級當中。

循環型組織

此類性組織強調在社會混沌當中,尋找其中秩序,在複雜的的環境哩,找出最簡易的處理方法,因此領導者所要做的,並非強力改善現況,而是理解現在處於何種情況,對於現況對症下藥,才是上上之策。每個組織會有其循環的規律,而再規律中共有四個環節,分別是初始階段、成長階段、停滯階段與衰老階段,領導者辨識後,將組織帶入循環,創造下一個開始。

交錯型組織

此組織最大的特色便是,公設民營,一個公家機關服務人群,同時也是私人商業機構,由於公家機關常常無法滿足人民所需,也無法全面掌握機關的辦理方法,因此委託民間機構代為管哩,稱為”法人化”,如此便能滿足客製化的需求,也能達到公家機關服務人民的目的,例如:游泳池、公立學校委託私人經營等等。

關鍵字
中文:後現代社會組織
英文: The Post-society Model
參考資料
註1 吳清基(2001)。學校行政新論,頁57-61。師大書苑。
註2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頁127-130。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