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心智繪圖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心智繪圖


教育Wiki

心智繪圖
所謂心智繪圖(Mind Mapping)是由英國學者Tony Buzan 在1970 年代初期所創立,其靈感啟發來自達文西。Tony Buzan從一剛開始研究心理學、頭腦的神經生理學、語言學、神經語言學、資訊理論、記憶技巧、理解力、創意思考及一般科學,到後來發現人類頭腦的每一個腦細胞,以及大腦所運用的各種功能,如果能被適當而靈活的運用在各個層面上,則各方面所獲得的學習成效將比獨立分開工作會產生更大的效率。
心智繪圖法就是運用左右腦所具備的特性,例如:色彩、邏輯、數字、符號、文字、圖像、線條等,完全是一種透過全腦思考的方式,思考過程中加上了擴散式的思考方法,把思想、知識及所學的一切知識,將其中所包含的意義,利用概念式的繪圖方式呈現出來,並且運用在思想整合、腦力激盪、自由聯想、創意激發、有效記憶等方面,所以這是一種視覺化加上圖像化的技巧,也是一個創造思考的方法策略,對於學習者如果能充分利用心智繪圖來學習,心智繪圖可說是一個很有學習成效的學習工具。
透過心智繪圖放射性的環接和融合,才是符合大腦運作的方式,因此製作心智繪圖應注意下列幾點:

一、主題在中央:使用彩色的圖像作為主題,可以吸引注意力,激發想像力。二、色彩的使用:色彩可以激發創造力,豐富圖畫的生命力。三、文字的使用:文字的使用盡量力求簡潔,以關鍵字為主。四、放射性的結構: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方式,可以依照個人的習慣而定。

參考文獻

陳盈達(2007)。心智繪圖法”課程之學習成效研究-以南投縣政府社區大學為例。管理學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第八屆_下,F-103 -F-112。黃會評(2006)。利用心智圖設計高效能教案。師友月刊,474,60 -63。林民棟(2006)。應用心智圖在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教學。生活科技教育,39(3),77-88。孫易新(2003)。心智圖思考法。台北:浩域企業。常雅珍(2005)。全腦開發記憶策略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