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心靈教育與職業教育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心靈教育與職業教育


教育Wiki

目錄

前言

心靈的文雅教育優於肉體的職業教育,在文雅教育與職業教育上,亞里士多德並不認為應該折衷之說,二者也非兩極,而是文雅教育本身就是中庸,是最美好的教育方式,他接受柏拉圖的影響,認為心優於身,自由民的教育重於奴隸的教育,頭部得思考非手腳的活動可以比擬,前者旨在培養治人者,後者則是治於人者,前者勞心後者勞力,社會結構上的兩種階級規劃,是必然且美好得設計。

學者思維

人生本來就不平等,尤其在能力上,由於人的心性組織互異,理性較少的人,就無法進行抽象思考,植物性及動物性的人,就如同在柏拉圖的哲學中所說得欲性及情性之人一樣,只能做生產勞動方面的工作或保為國家的職責,二者所共稱的理性之人,就專注於知識之探討並以之做為治國的依據,社會上分出勞心及勞力之人,這本屬應該,且數天性的必然,都是社會所以能夠存在的條件,其次,勞力者忙於肢體動作,絕少心靈運作,實有害於精神品質的提升,相反的勞心者終於有閒暇做心靈冥想,那才是自由民的象徵。自由民就是擺脫物欲及手腳活動的人,並且不以外表得技藝及金錢的酬勞做為代價,卻在追求永恆真理與完美的處境。所以自由民之經濟生活,有賴勞力者提供,而終生勞動之人則須受勞心者的指導,勞力者所進行的活動,就是現在所說的職業教育,而勞心者則為吾人今日所說的文雅教育,文雅教育的語根來自於自由二字,及不受困於肉體,不束於體力,而任由心思奔馳,像真善美的境界翱翔。

關鍵字
中文: 心靈教育與職業教育
英文:liberal and vocation education
參考書目
林玉体(2011)。西洋教育思想史,頁76。三民書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