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性別角色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性別角色


教育Wiki

角色係指個人在其所扮演的社會位置上所負責的任務與實際執行的活動,包含兩種層面,分別是角色期待及角色表現。前者代表社會對特定性別賦予的期待,而後者則是實際從事的活動。性別角色則指一社會文化下對於性別所設定應有的態度及行為表現等,並以此為基礎延伸出不同的任務及活動。(註1)

例如:女性應從事照顧人的活動,而男性則可參與較為粗重的工作等。假若個人依循社會期待而表現符合之實際行為於活動之中,此即是性別角色表現。反之,當角色期待與角色實際表現之間是有落差時,個人則可能必須承受落差所帶來的社會壓力,意即個人從事的活動與社會對其預設性別角色期待越趨於不一致時,承受的壓力亦隨之增加。

目錄

社會層面觀點

功能學派

功能學派提出以生理的差異作為兩性在社會角色上的分工基礎準則是合理的,男女彼此依其專長各司其職,作為家庭制度發展的基礎,如此的角色分工可使責任分攤,提高工作效率。

衝突學派

衝突學派認為造成性別角色差異起因於經濟地位的不平等,男性為了持續鞏固其優勢地位,強化對女性支配的權力所刻意建立的制度,因此衝突論者反對性別角色是天賦或合理的觀點。

個人層面觀點

社會學習論

強調行為的後果會影響行為的表現,藉由適當的獎罰,使行為重複出現或者消失,透過觀察和親身經驗獲知男女角色的差別,並以此作為模仿、參考的基準。

認知發展論

認為性別角色的發展與個人認知發展的成熟程度有關,對自我性別的認同及角色學習是依階段循序。(註2)

參考書目

註1: 彭懷貞(1996)。婚姻與家庭。臺北:巨流。

註2: 周麗端、吳明燁、唐先梅、李淑娟(1999)。婚姻與家人關係。臺北:空大。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