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情境教學法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情境教學法


教育Wiki

情境學習強調知識是學習者與情境互動之產物,且本質上深受活動、社會脈絡及文化之影響。情境認知學者試著從社會從事謀生工作者身上找出其善於解決問題能力之來源,並不如專家們接受專業訓練,思考模式也並非像學生或生手們倚賴理論模組或學理法則行事,但卻能如專家般地解決工作上之疑難雜症。

目錄

重點
1.教學活動之屬實性:強調知識之學習應建構在真實活動裡。
2.以認知學徒制為策略:強調學習活動應與文化結合,且應提供一像是給學徒見習之環境。
組成
1.內涵:
(1)內容:包含學科知識、捷思策略、控制策略及學習策略。
(2)方法:包含示範、指導、鷹架支持、闡明、反省及探索。
(3)順序:包含複雜度逐漸增加、變化性逐漸增加、由部分技能到全面性技能。
(4)社會性、包含情境學習、專家演練環境、內在動機、開放性合作或競爭。
2.錨式情境教學:其主要精神在於生活中有許多可資應用之素材範例。此教學法將問題重點定位在一個情境中,引導學生藉由情境中的資料發覺問題、形成問題、解決問題,藉此讓學習者將學科解題技巧應用到實際之生活問題中。
理論
1.分散式的智慧
2.真實性的工作
3.認知學徒
4.錨式教學
5.純自然之學習評量
6.社會互動
7.實際參予
8.活學活用
應用
1.無法親身經歷的場景或抽象的概念。
2.運用顧、遊戲、模擬與實作等方式,讓學習者進入情境脈絡之中。
3.學習者在學習情境中不會與實際情況脫節,以至於學習者能在真實情境中可以輕易運用所學知識或技能解決問題。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情境教學法
英文關鍵字: Situational Approach
參考資料
張添洲/著。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2000年初版,頁289-294。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