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果評量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成果評量
教育Wiki
成果評量(performance assessment)
成果評量(performance assessment)要求學生透過完成一項活動或創造作品以展現其所學之知識或技能。(註1)
目錄 |
教師使用成果評量的過程
設計成果評量
專家確認設計成果評量之四步驟如下列:
(1)向學生明確說明期望之結果
(2)選擇評鑑之焦點
(3)建立評量之場景、環境
(4)設計評量方式
明確說明期望之結果
設計之首要步驟為發展一對測量對象具清晰概念之評量。技巧或過程之名卻描述幫助學生了解其所需,並協助較之設計適合、適當之教學。
選擇評鑑之焦點
不論評鑑聚焦於過程或是結果,教師之後的決定需具有明確之表現成果。而過程通常是開始知焦點,當方法精熟後即將焦點轉移至結果。
建立評量的場景
成果評量之價值在於連結真實之工作,最後學生能將其學習之技巧應用於生活之中。
設計評鑑方法
建立成果評量最終即是設計評鑑之方式。對於評鑑評分標準之界定以增加信度及效度使其明確,而其中信度視為最重要之考量。描寫清楚、易理解之標準可提供學生優良之典範及表現之重點。
有效標準四元素
1.具一或多個面向作為評量學生表現之基礎
2.未個面相做詳細說明
3.每一面向之評分方式
4.每一評分方式之解釋
評鑑學習者表現之另類方法
系統的觀察(systematic)
系統的觀察以預先設定之標準(criteria)描述學習者之表現。
檢核表(checklist)
檢核表為一評量表現及延伸系統觀察所應呈現面向之畫面描述。
配分表(rating scales)
配分表為對各面向之解釋及配分方式。(註2)
參考書目
註1: 黃政傑主編(民86):教學原理。台北市:師大書苑。
註2: 丘立崗/主譯.蘇照雅/等譯(民95)教學原理:學習與教學 台北:學富文化。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 成果評量
英文關鍵字: performance assessment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