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排灣族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排灣族


教育Wiki

排灣族(Paiwan)為台灣原住民,發源於北大武山,目前居住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山區。以台灣南部為活動區域,分布北起大武山地,南達恆春,西自隘寮,東到太麻里以南海岸。包括高雄縣市、屏東縣、台東縣境內,為台灣第三大原住民族,擁有台灣原住民少有的貴族制度,並以巫術出名。排灣族在比較上深具文化性,除了與其它原住民族一樣善歌舞外,他們有貴族制度,精良的雕刻技術,以及每五年舉辦一次的盛大的五年祭。

目錄

族群特質

階級制度

排灣族有嚴格的階級制度,大致上分為頭目(mamazangilan)、貴族、勇士、平民四個階級。階級觀念不僅表現在財產與婚姻,連姓名的取用都依階級的不同而有一定的範圍。一個排灣族人只要知道他的名字就可以判斷他的階級。當然,有些名字也可以由頭目賜予。頭目與貴族也享有裝飾上的特權,例如酷似百步蛇紋的雄鷹羽毛、高貴的琉璃珠、特殊的圖案(人頭紋、百步蛇紋)。目前,服飾上頭目專屬的圖紋已經開放,倒是頭飾上的專利還被許多部落所遵守,不敢踰越。階級制度為世代所承襲,排灣族是個兩性平等的社會,家族的財產、權利由長嗣繼承。其餘的兄弟姊妹於結婚後搬出本家,另立家屋、家名。因此許多部落出現了女性的頭目。.


工藝

排灣族最引人注目的是華麗的服飾。身穿佈滿圖案,一針一線繡上去的琉璃珠或繡線,一件華麗的衣飾,要耗上一個排灣女子半年的心血與時光,而每一個人的圖案都不一樣,又表現了排灣人的創造力與凸顯自我美感的獨特性。

飾物主要分:

  • 自然飾物有鮮花、羽毛、皮毛、獸牙、豹皮只限於貴族直系佩用,琉璃珠、貝等也都只限於貴族使用。
  • 織繡:男女繡邊衣服、飾帶、織繡喪巾等都是每人一套,不轉讓。
  • 其他還有銀飾、銅飾、貝飾、花綴頭飾、肩飾、胸飾、背飾、腕飾及脂飾等等。
  • 除了服飾之外,就屬木雕最為世人稱道。種類有建築(如門楣、立柆),家具用具(連杯、湯匙、梳子)、武器(裝飾禮刀)、宗教器物等以及玩賞雕物等,雕刻的題材以神話傳說、狩獵生活、祖靈像為主。最常見的雕像為人首與雙蛇,其次為裸身人像、動物及蛇紋、菱紋等。
  • 另一種是一項身體藝術,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刺青。表現於女子的手背,男子的前胸、後背。凡是村落中的貴族或有特殊功績,由頭目賜予裝飾身體的權利。

祭典

  • 收穫祭(Masarut):

舉行時間在每年七~十一月之間,各村自行決定。是感謝神靈的眷顧,給神過年之意。並做為年度終止開始的分界。主要是由祭師主持祭儀,並將收穫的小米入倉,選播種用的小米,吃新米等活動。目前大部份改為康樂性的活動如歌謠比賽、負重比賽、射箭比賽…等表演性的節目。

  • 人神盟約祭(Maleveq):

排灣族最盛大的祭典,又稱為(五年祭)。傳說排灣族的先祖到神界向女神學習祭儀以祈求五穀豐收、學習農作種植等,並與女神約定,在一段時間內以燃燒小米粳為記號,請神降臨人間。五年祭長達十五天以上,從準備材料到祭典完畢,一連串的活動以男、女祭師為主導,屬於全部落男性的事務則全村一起參與。

  • 五年祭:

五年祭只存在布曹爾群,目前舉行五年祭的村落只有來義鄉的古樓、文樂、望嘉、南和、春日鄉的力里、七佳、歸崇、以及台東的土板。五年祭是排灣族的宇宙觀、宗教及社會組織的具體表現。

  • 六年祭(五年後祭)(Pusau tavuvu):

傳說五年祭回來的神祖,有一部份最好的神靈被留下來,到第六年才送走。因此送靈之前也要有一連串的儀式。天數與五年祭差不多,但沒有刺球的活動。

神話/傳說
  • 陶壼生子/包霧目里社始祖起源的神話口史
  • 百步蛇與公主(人蛇戀)
  • 獻豬退潮
  • 果蠅生火及烏秋取火(山羌取火)
  • 神蛇復仇
  • 神蛇與熊鷹
相關網站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