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摹寫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摹寫
教育Wiki
文學作品的描寫,固然以心所思的情為主,但耳所聞的聲、目所見的色、鼻所嗅的氣、舌所嚐的味及手所觸的體,所有感官的描寫手法,稱之為摹寫。(註一)
目錄 |
種類
視覺摹寫
- 凡在語文中,將眼睛所看到的各種人、事、物的感受,通過作者本身的體會,加以描述形容的一種修辭。(註二)大多都形容事物的形狀、顏色、光影等。如:
- 1.晉‧陶潛<歸園田居>:「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 2.陳衡哲<居里夫人小傳>:「他(指居里先生)有琥珀色的頭髮,大而清明的眼睛,莊嚴和藹的態度,以及一個夢想家的神情。」
聽覺摹寫
- 凡在語文中,把耳朵所聽到的各種不同聲音,通過作者親深的感受,加以真實地描述的修辭技巧。如:
- 1.劉鶚<明湖居聽書>:「那知他於那極高的地方,尚能回環轉折;幾轉之後,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後,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迴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
- 2.白居易<琵琶行>:「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水泉冷澀絃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闇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鎗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絃一聲如裂帛。」
嗅覺摹寫
- 凡在語文中,把鼻子所聞到的各種不同氣味,通過作者親身的體驗,加以描繪的修辭技巧。如:
- 1. 朱自清<春>:「花裡帶著甜味;閉上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 2. 琦君<故鄉的桂花雨>:「母親洗淨雙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盤中,送到佛堂供佛。父親點上檀香,爐煙裊裊,兩種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
味覺摹寫
- 凡在語文中,把口舌所品嘗的各種不同味道,通過作者親身的體驗,加以描繪的修辭技巧。如:
- 1.朱自清<說揚州>:「北平尋常提到揚州菜,總想著是甜甜的、膩膩的。」
- 2.蘇進強<楊桃樹>:「原來兩人躲在楊桃樹下,儘摘下面的果子,一個一個嚐,發現那都是澀澀苦苦的,沒有台北的楊桃汁甜。」
觸覺摹寫
- 凡在語文中,將肌膚肢體所接觸的各種不同感覺,通過作者親身的體驗,加以描繪的修辭技巧。如:
- 1.朱自清<春>:「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 2. 葉蔚林《在沒有航標的河流上》:「濃霧塞滿了小棚,沾在臉上濕漉漉的,滑膩膩的,我們誰也看不清誰的臉。」
參考資料
- (註一) 董季棠著:《修辭析論》,台北:益智書局,1985年11月三版。頁63-76。
- (註二) 蔡宗陽著:《應用修辭學》,台北:萬卷樓圖書,2001年5月初版。頁120-133。
- 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592926
關鍵字
- 中文關鍵字:摹寫
- 英文關鍵字:description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