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效益論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效益論
詞條名稱:效益論
教育Wiki
效益論(utilitarianism ethics)
- 康德的義務論強調動機的倫理學不同,效益論倫理學主張,要決定事情的是非對錯必須衡量它可能造成的結果。幸福是對人最超高、最明顯的美善,倫理學的目的應該指引我們盡可能地創造最大量的幸福。以最簡單的形式來陳述,效益論追求的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古典的效益論並不追求幸福的最大化,而是要盡量擴大幸福超過痛苦的比率(意即盡量增進幸福、減少痛苦)。
- 康德是藉為所當為來界定道德行動者的義務,效益論則是藉著優化幸福超過痛苦的比率來界定何者當為。效益論是一套統攝全面的倫理學,它不僅指示個人行為的分際,也指引整個社會的道德行為。由於在十八、十九世紀的英國,一般大眾生活在貧困和不幸之中,而只有少數有錢人生活窮奢極侈且養尊處優。當時的效益論者如彌爾(J.S. Mill)極欲改善這種情況。效益論雖然和義務論那樣冷峻僵硬,他對實際情況比較有彈性,而且有可能變通。
- 效益論對於解決實際的問題,甚至對於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都有極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但是在道德事務上,效益論也有它的限制和缺失,譬如犧牲一名無辜者的性命,來拯救一百個人的性命,我們是否能夠同意?如果根據效益論的原則,應該是可以的,可是我們個人都知道這是不對的事情,也絕對不能同意的。基本上,生命的價值是無上的,而且也是超過幸福的,因為沒有了生命,也沒有幸福可言。因此,我們絕對不可以犧牲任何人的生命來換取「最大的幸福」。
關鍵字
- 中文關鍵字:效益論
- 英文關鍵字:utilitarianism ethics
參考資料
- 歐陽教著。教育哲學,1999年初版,頁111-112,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