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學形態中師生關係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教學形態中師生關係


教育Wiki

教學活動是班級中的重心工作,教育功能要能發揮,必須透過教學活動的進行。傳統的教學活動進行的方式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型態。隨著教育環境的變遷、教學方法的更新,原本只是單向式的教學關係,也跟著變的多樣化。教學中的師生關係至少應該有下列七種:

1. 教師塑造學生:此種教學活動中的師生關係中,教師與學生有如雕塑師與被雕塑的物體,教師依其理想、心像來塑造學生。

2. 教師傳授知識而學生接受之:教師將自己的知識涵養內化後,傳遞給學生。

3. 教師演示而學生模仿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有如一位模範動作的示範者,學生則模仿教師的一舉一動。

4. 教師安排活動而學生經驗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工作是安排、設計學習的情境,輔導學生自我學習。

5. 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活教與學的活動:此型態主要強調教與學的活動無法完全劃分,師生在教學活動中共同參與及分享。

6. 教師對於學習者的工作加以評鑑:教學活動中的師生關係,是希望透過教師對學生學習情形的考核,做為激勵學生進步的依據。

7. 教師仲裁學習活動:此種觀點的基本假設是,教育有一定的基本內容與價值,但在教學活動中,常出現許多真偽與善惡共存的現象,教師就在與學生共同面對真偽善惡共存的情境中作仲裁者。

以上七種教學中的師生關係型態的假設不盡相同。前三種情形為早期的教學活動較常見的類型,在其中顯而易見教師高高在上的權威,而教學活動只侷限教師教、學生學的單項活動。至於四、五兩種型態與近代學者看法相似,強調的是師生共同參語教學活動,並顯現出一份教師對於學生的尊重。第六種師生關係型態,強調教師對學生學習情形的評鑑,教師必須了解評鑑的意義與真諦,否則濫用或誤用評鑑,將對學生造成傷害。最後一項則牽涉到價值關係,教師該思考其採行的方式是價值的灌輸或引導。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 師生關係、教學活動

英文關鍵字: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Teaching Activities

參考資料:

林進財著。班級經營理論與策略, 1998年9月,頁61-62,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