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滿意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教師滿意
教育Wiki
教師滿意(teacher satisfaction)
- 有些人進行了一些研究,以探討教師對參與決策的看法。如阿露湯和比拉斯科就教師的參與程度與教師的滿足感之間的關係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工作。他們把教師實際參與決策的程度,與希望參與的程度相比較,並將教師參與決策的程度分為三種不同狀態即貧乏(參與得太少)、飽和(參與得太多,研究表明,相對來說這種情況是罕見的)和均衡(參與得不多不少)三種狀態。
- 測試結果表明,參與程度處於均衡狀態的教師正好是感覺最滿足的一組。而認為自己處於貧乏狀態或飽和狀態的教師,相對來說則不太滿意。因此,首要的是給教師提供適當的參與機會,而不是一味地提高他們的參與程度。
- 考慮到教師的參與程度很重要,因此,阿露湯和比拉斯科把他們的工作僅僅侷限在教師的參與程度上,而沒有考慮教師的參與方式。那麼,教師是否對某一些參與方式比對其他方式更感興趣?其他一些研究人員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探討。
- 一九八四年,賴利調查了七五O名教師,了解他們對那些參與方式更感興趣。他把參與方式分為課堂級、學校級和學區級參與,了解教師在不同參與方式情況下,實際和理想參與程度分別是多少。賴利的調查結果與其他人員的研究結果相同,都表明「教師在課堂級的參與程度要明顯高於在學校級和學區級的參與程度」。
- 而且,接受調查的教師反映,無論是那一級的參與,其實際的參與程度「都遠遠低於教師的理想程度」。調查結果還表明,「實際參與的程度越高,所提出的理想參與程度也越高」,但是,參與的目的「是為了對決策制定施加影響,而不是要制定決策」。
關鍵字
- 中文關鍵字:教師滿意
- 英文關鍵字:teacher satisfaction
參考資料
- 喬玉全、錢華等人譯。學校行政領導原理,1991年初版,頁233-234,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