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目的的演進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教育目的的演進
詞條名稱:教育目的的演進
教育Wiki
教育目的的演進
目錄 |
中國教育目的的演進
虞夏商三代到西周
此時目的在於穩定階級制度,使社會安定,貴族擁有最大利益。
東周至春秋戰國
此時有著布衣卿相之說,教育在於促使人們向上流動,從這個時候開始。
秦代到清末
因為科舉的產生,逐漸有讀書為了考試的風氣出現,此時教育目的著重在傳授儒家思想,重視長幼尊卑的概念,此舉乃是為了穩固政權的發展。
民國後
在民國三十六年一月一日頒制憲法中、其中一條一五八條:教育文化,應發展國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國民道德、健全體格、科學及生活知能。此舉雖然並非教育目的的全部,但是也讓教育目的有了可以依循的精神,因此在這之後的所有相關教育活動地進行,基本上都圍繞在這條憲法中。
西洋教育的演進
文藝復興以前
希臘教育
希臘教育強調全能的發展,自由的培養,因此在此時期的希臘人民大抵的教育目的為健全人格,發展德智體群美軍衡的人民。
羅馬時代
羅馬有別於希臘的浪漫,強調實用的部分,教育之目的強調培養實用的技術人才,以及培養能言善道、富含知識的統治人才。
中世紀
此時期的歐洲,主要是由教會領導的整個國家,此時期受教育的人多為神職人員,因此教育的目的便圍繞著神學為中心,培養的人才也以專業的神職人員,或是促使其擁有更豐富的知識及專長, 如此以來才能鞏固其神權統治的威嚴,讓更多人民信服。
結論
再以前的教育目的多為鞏固少數人的權利,因此不是只有貴族能接受教育,就是對人民實施愚民教育,他們只需要懂得如何遵守制度,並且跟著制度下進行就可以了,並不會讓他們多做思考。
關鍵字
- 中文:教育目的的演進
- 英文: Educational Aim
參考書目
- 黃光雄(1990)。教育導論,頁27-36。師大書苑。
- 黃光雄(1990)。教育概論,頁34-40。師大書苑。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