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數學教學技術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數學教學技術


教育Wiki

數學教學技術(Teaching technology of math)

目錄

了解學生
在數學教學活動上,除了要確認教學目標以及方向外,還需認識教學的對象,如此才能因材施教,而教師須要了解學生
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六點:
1. 青年特殊的需要
2. 選擇教材的需要
3. 選擇教法的需要
4. 行為指導的需要
5. 建立情感的需要
6. 補救教學的需要
而了解學生的方法,又可分為以下七點:
1. 記住學生的姓名以及樣貌。
2. 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個性、態度、與同儕相處情況,或者個別的學習行為。
3. 時常以聊天的方式與學生對談,達到了解學生並且關懷之效果。
4. 適時的做家庭訪問,了解學生的成長背景,以及家長對孩子的影響。
5. 累積學生的自傳、心得、日記等等,來做為了解學生的輔助工具。
6. 舉辦性向以及智力等測驗,讓學生與老師皆能了解學生的適性發展。

(註1)

準備教材
首先在教材的選擇上,必須參考各項參考書目,並非單單一本教科書即可囊括,另外還必須搭配適應社會的需要,以及
配合身心的發展,來選擇最適當之教科書目。選擇好教材內容後,老師則需以學生的觀點去準備如何教學,並且依據學生
的喜好、興趣以及需要來組織教材,並且分段教學循序漸進。
講述技術
在運用講演法時,因學生時常缺乏學習動機,因此常被稱為注入式教學,而為了避免此情況的產生,傳授相關知識時,
所運用的講解、說明等等技術則顯得極為重要。而主要的講述技巧可分為四點:
1. 準備充分:老師須先熟悉教材,並且準備好相關例子,以及數學例題上的數字搭配,使得講述過程中能行雲流水。
2. 心理控制: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本身的心態不可過分緊張,否則會使人感到不舒服感,以致於平凡乏味,激起不了學
生的學習動機,因此在講述過程中需從容不迫,深具信心。
3. 建立關聯:老師需時常關注學生的反應,因此與學生須有時常的互動,例如當講解完一個例題後,可觀察學生是否了
解,或是請同學上台做相關例題,如此一來才能建立起老師與學生之間良好的接觸,以利啟發學生的思考。
4. 音律動聽:講述時語氣應有高低起伏,並且音量適中,以及速度應保持穩定,不可忽快忽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講
述的語調也可說是一種藝術,讓學生能感受到生動有趣,才能達到一定的學習效果。

(註1)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數學教學技術
英文關鍵字:Teaching technology of math
參考資料

註1李嘉淦/著。中學數學科教材教法,1986年初版,頁647~652。千華出版公司。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