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數學教學準備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數學教學準備


教育Wiki

數學教學準備(Preparing of teaching )

目錄

教材內容
首先老師在上課之前,皆須充分準備教材,才能在短短五十分鐘的上課時間內,濃縮且有效的教導同學數學的相關概念
與知識。而在老師準備的前置作業中,需特別注意將此單元的概念、原則、符號、公式等等皆列出,且去思考這些重點是
否有連結的概念可囊括,以及該如何敘述給學生理解,又或者該準備甚麼樣的活動,才能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本單元的重
點。舉例而言,如要告訴學生平行線不相交的概念,透過定義為同側內角的和等於180度,則兩條線稱之為平行,但對於
小學學生而言,或許無法接受此觀念,因此即可透過畫圖的方式來理解,如測量兩平行線間的距離,會發現皆相同,因此
不管平行線如何延伸,其距離仍存在,而獲得將平行線間不可能產生交點的結論。(註2)
知識結構
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其單元之間皆是有連結性的,因此形成一個偌大的知識結構。如此一來,在教學過程中,會時常
運用到之前所學之概念,因此老師應適時複習,以利學生在學習上做連結,且效率較高,或者也可先行預告之後的課程內
容,讓學生先行熟悉名詞。因此,老師對於數學的教材需要非常熟悉,建立自己的階層組織架構圖,才能有條理且清楚的
分析給學生了解,並且應鼓勵學生問問題,不管是先前的課程或是正在教學的內容,皆應適時地給予輔導,解決學生之困
擾。(註1)
設計學習活動
1. 學生對數學內容的學習能力:在教學開始前,應先探索學生對於數學內容的學習能力,舉例而言可詢問先前單元的舊
問題,如學生仍缺乏觀念與解題技巧,則老師應有所警覺,相對的,如學生反應良好,則可進入新教材中。
2. 學生對數學的信念與態度:可利用一套信念的評估問卷來作探討,去了解學生的整體人格,以及對於數學的感興趣程
度,透過此分析,可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關心對於數學信念較低的孩童,或是可鼓勵對於數學信念高的學生多多接觸課
外的教材。

(註1)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數學教學準備
英文關鍵字:Preparing of teaching
參考資料
註1劉秋木/著。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1996年初版,頁574~576,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註2 John A. Van De Walle/著,張英傑、周菊美/合譯。中小學數學科教材教法,2005年初版,頁918~921。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