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數學教育原則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數學教育原則


教育Wiki

目錄

數學教育原則
美國全國數學教師協會(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提出《學校數學的原則和標準》中,描述了高品質的數學教育的六項基本原則分別為平權則 、課程原則、教學原則、學習原則、評量原則、科技原則。
根據《原則和標準》,這些原則必項與學校數學教育計畫緊密結合,它們會影響課程設置框架的發展、課程材料的選擇、教學單元內容的安排、評量內容的設計、師生的班級調配、教學決策以及教師專業發展的達成等。這些原則顯示數學教育的卓越優化並不單單是只列出內容目標而已。
平權原則
平權原則要求對所有的學生都有很高的期待。所有的學生都應有同等的機會和支援,「不管他們的性格、背景或者是身體素質如何」。對所有的學生都有很高的期待,和其他原則和文件都是一致的。
課程原則
連貫性是指課程設置和日常教學中,圍繞數學的「重大概念」(big ideas ),學生必須意識到數學是一個整體,不是孤立的片段。如果數學觀念能有效用於發展其他的思維,聯繫各種思維或顯示數學是人類文化活動的成品,它們就顯得非常重要,這並不是說要有一個「最好」的課程配買,或者說課程不能加以變更。
《原則和標準》不但明確規定各年段的標準,而且也是它的一個重要特徵。教師和課程發展者明白數學課程在不同年級的內容安排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一個全面的安排,重複和缺漏是無法避免的。
教學原則
學生所學的完全取決於老師每天在教室裡所教授的內容。為了提供高品質的數學教育,老師必須深刻地理解所要教的數學,並且理解學生是怎樣學習數學的,包括清楚的察覺學生在數學方面的進展。選擇能促進學習的教學課業和策略。
教師的行動應鼓勵學生思考提問、解決問題,以及討論他們的想法、策略和解題方法。
學習原則
學習原則建立在兩個基本觀點上:
1. 數學理解尤為重要。今天的數學不僅要求計算能力,而且還要求數學思考和推理的能力,這樣才能解決將來面臨的新問題和學習新思想。
2. 此原則指出學生能通過理解去學會數學。要求學生評價自己的想法或其他人的想法,鼓勵他們進行數學推理並驗證它們,提高他們的推理能力,能促進課堂學習。
評量原則
評量不僅僅是要測試學生,而且還要指導和改進他們的學習。不斷進行的評量向學生傳達了數學很重要的資訊,包含持續的觀察和學生互動的評估體系,鼓勵學生說出並提煉他們的想法。日常評量的回饋意見,幫助學生建立他們的目標,並且成為獨立的學習者。
評量是決定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因素,通過不斷蒐集學生進展和理解的資訊,老師能夠更好的做出幫助學生學習的決定。為了使評量有效,教師必須使用不同的評量手段,理解數學的目標,全面掌握學生對數學的看法。
科技原則
計算器和電腦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工具,這些科技使得學生更能注重數學概念、推理和解題,沒有這些工具顯然是不可能達成。利用科技鼓勵學生探索和強化概念的各種表徵方式,來促進數學學習,它的作用延伸到了以往不能達成的領域;也讓學生繞過了一些不重要的環節,從而學習到更重要的方面。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數學教育原則

Keyword:Mathematics、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參考資料

張英傑、周菊美(2005)。中小學數學科教材教法。臺北市:五南。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