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文天祥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文天祥


教育Wiki

目錄

生平

(1236~1283),初名雲孫,字天祥,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吉安(今江西縣名)人。 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考取進士第一名。歷任湖南提刑,知贛州。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臨安危急,奉命至元營議和,因堅決抗爭被扣留,後冒險脫逃,擁立益王趙罡,至福建募集將士,進兵江西,恢復州縣多處。後兵敗被俘至元大都,終以不屈被害。封信國公。文天祥以忠烈名傳後世,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從容赴義,生平事蹟被後世稱許,與陸秀夫、張世傑被稱為「宋末三傑」。


著作

《文山先生全集》


評價

1.汪水雲《浮邱道人招魂歌》:「杜陵寶唾手親拾,滄海月明老珠泣。天地長留國風什,鬼神呵護六丁立。我公筆勢人莫及,每一呻吟淚痕濕。」2.清劉熙載評文天祥詞云:「文文山詞有『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之意,不知者以為變聲,其實乃變之正也。」


特色簡介

文天祥主張:「詩所以發性情之和也,性情未發,詩為無聲;性情既發,詩為有聲,閟之無聲,詩之精;宣於有聲,詩之跡。」以詩記時事,詩風效法杜甫,沉鬱頓挫,慷慨悲涼。後期的詩歌則是文天祥全部詩作的精華部分,也是南宋末期詩壇少見的瑰寶奇珍。著名的《金陵驛》、《過零丁洋》、《正氣歌》是傳世名篇,在中國詩歌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天祥的散文盡洗南渡後「文體破碎」的弊病,持論剴直,宏論滔滔,有如長江大河。他的政論文,情感充沛,說理透徹,氣勢磅礡,代表作就是洋洋萬言的《御試策》。宋末文天祥以及劉辰翁的一些詞作,成為辛棄疾、陸遊等愛國詞的典範。


參考資料

《唐宋詞欣賞》地球出版社,1990年1月初版《唐宋詞百家全集》廣州出版社,1994年9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