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巴達教育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斯巴達教育
詞條名稱:斯巴達教育
教育Wiki
斯巴達教育是一種嚴格的教育和培訓制度,斯巴達的兒童一出生,便必須接受挑選,凡被認為體質不合乎健壯標準兒童便會被棄之荒野。
起源
斯巴達位於伯羅奔尼薩斯半島南部的平原,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城邦,由於統治者斯巴達人(Spartans)是外來的民族(約3萬人),與原有居民希洛人(約30萬人)相差甚遠。 由於上述原因,加上該處發展海運不便,但是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良好條件,因此逐漸成為諸城邦中最大的農業奴隸制國家。由於農奴的人數遠多過斯巴達人,因此斯巴達開始訓練自我成為一群具有強大戰鬥力的民族。
內涵
否認家庭功能、強調集體意志,反對文學藝術活動,也不贊成競技活動。教育重點1.體力:斯巴達著重摔跤的訓練,由於摔跤必須運用身體各個部位,更能訓練機制並控制情緒。
2.訓練服從的方式:為訓練兒童服從的觀念,因此採用鞭打等體罰,特別是每年一度會在神壇前進行鞭打比賽,參加者以流血為榮。
3.偷竊技藝:偷竊的技巧中包含奇襲、埋伏和偽裝的技巧,主要實踐於作戰之中。通常需要練習偷取各種物品,一旦失敗就會被處以嚴厲的鞭打。
4.強調女子教育:斯巴達重視婦女教育,教育的內容包括:體育、音樂與舞蹈。斯巴達人堅信,只有健康且強壯的婦女,才能生育健壯的子女。當斯巴達的男人們征戰沙場時,婦女的職責是在固守城邦,因此特別強調對婦女體能的鍛鍊。註1
參考書目
註1:屏師國教所研究會主編,《教育名詞彙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2五版),頁260。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