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名稱:新派武俠小說
教育Wiki
目錄 |
源起:
新派武俠小說是在五十年代中期開始興起的,它當時受到讀者歡迎,可能是因爲除了報紙之外,沒有別的什麽文化消費渠道。武俠小說情節比較吸引,每天追著看報紙連載,好像現在的電視連續劇。而且,當時有一種愛國情懷,戰亂剛剛結束,逃到香港來的不能回去,大陸當時被稱爲「竹幕」,一水隔著兩地,香港和臺灣的讀者都借著這種小說,投射了這種情懷。當時臺灣的武俠小說已經很成氣候。它有一個特殊的社會背景,因爲那時在臺灣寫現代題材的小說,國民黨控制很嚴,除非寫反共小說。郭衣洞(柏楊)的那幾部都禁了,還有一些文字獄,所以只有寫古代的比較安全,逃到武俠的世界去,在那裏找到精神寄託。那時,甚至連金庸的武俠小說也不准進入臺灣,是禁書,他被視爲左派背景。在臺灣最早寫武俠小說的,都是一些老兵,以前念過一點書,比較出名的有諸葛青雲、臥龍生、獨孤紅、柳殘陽等等,晚一點的則有古龍代表。
流派特色:
這些所謂「新派武俠小說」跟舊派不同的,是寫私人恩怨比較多,把私人恩怨帶到一個大環境裏,有些甚至連歷史背景也沒有了。當然,金庸和梁羽生除外,金庸和梁羽生是介乎新舊派之間的人物,有開創和領導的作用。在五○年代之後,新派武俠開創了武俠小說的新格局,讓逐漸式微的舊派武俠小說,風氣又攀上另一個巔峰。其實新派與舊派之間並不能完全分割,在初期時,新派武俠也承襲了大量的舊派武俠元素,不過新派武俠突破了舊藩籬,使之更具現代感、多樣化,且在劇情鋪陳或寫法上也與舊派迥異,主要差別為:1 .聯繫歷史而不拘泥於歷史,充分敞開想像。2 .刻劃複雜多面的人物性格。3 .新派武俠小說也寫江湖門派之爭、正邪之鬥、報恩復仇、除暴安良、民族鬥爭等仍是主要內容,但同時更注意了描寫尋寶探險、情變、艱難的學藝過程和破案解謎等。4 .文體上吸收了大量現代文藝筆法和技巧,語言追求簡潔、流暢、口語化,情節結構複雜,擅用多角度展示,心理描寫和推理技巧等。5 .武功描寫突破了傳統的門戶之見及「過招」窠臼,而重視內功、點穴、暗器、毒藥和心智的較量,儘可能不用或少用玄功、妙式,而以「氣勢」與一個「快」字決勝,並發掘「武學」內在的生活哲理內容。
代表作家:
梁羽生是最初在報紙連載武俠小說的作品,而所謂新派武俠小說,其實繼承自傳統的俠義小說,而在表述上又有別於傳統俠義小說,故曰:「新派」。新派武俠小說大家就非常熟悉。梁羽生所創作的《龍虎鬥京華》被公認為是新武俠小說之始,開創了武俠小說的一代新風,後以《萍蹤俠影錄》等名著為新派武俠綻放了文學情思上的異彩。梁羽生曾經這樣評價自己的武俠創作地位:「開風氣也,梁羽生,發揚光大者,金庸。」 這也是梁羽生譽為開山祖師的原因。梁羽生的代表作有被改編多次的「白髮魔女傳」、近年比較受關注的「七劍下天山」,還「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等 。
重要作家:
梁羽生、金庸、古龍等。
參考資料: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6090211996http://www.tangsbooks.com/bencandy.php?fid=25&aid=174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D%A6%E4%BE%A0%E5%B0%8F%E8%AF%B4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A2%81%E7%BE%BD%E7%94%9F&variant=zh-tw
責任編輯:謝靜雯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