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晉楚對立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晉楚對立


教育Wiki

經過

齊桓公去世後,齊國內亂,得宋襄王干預,使得平定。但泓河一役,卻為楚國所敗。從此,中國的歷史舞台不再侷限於黃河流域,已擴大到淮河、長江流域,時代也進入春秋中期。春秋中期最大特色是晉楚的南北對立。晉是周成王弟叔虞的封國,本稱唐,叔虞子燮史稱晉。晉在山西台地,四周都是異族─戎,其處境概可想見。平王東遷時,晉文侯曾助平王,晉國歷史逐漸明確。昭侯封叔父─文侯之弟─成師於曲沃。曲沃土地比晉都「翼」還大,成師又是一個人才,曲沃的勢力逐漸凌駕翼的勢力。成師之孫武宮滅晉緡侯,將本宗的財寶獻給周僖王,僖王乃承認其為晉侯。依封建秩序僖王討伐武公,如今不僅不討伐,反而承認武公,這無異是否認周朝以宗法為基礎的封建制度,也喪失了自己的合法立場。晉武公之子獻公殺盡成師分出的貴族,並將勢力從山西南部擴大到河南西部,開闢了通往成周的交通路線。獻公後,晉室內亂。文公繼位,拔擢人才治理事務,保障是階級的經濟生活,以加強軍力。西元前636年,周室內亂,襄王逃於鄭。晉文公平定周室內亂,助襄王回周,因功得賜南陽地。西元前633年,楚率陳、蔡等國圍宋都 ,文公援宋,與齊、晉大軍大敗楚軍於城濮,阻止楚國北進。歸途中文公於踐土建臨時王室,招周襄王與諸侯會盟,並向周王獻俘與戰利品。但踐土會盟已無葵丘之會具體,又招周王與會,尊王之意相當淡薄。晉文公去世後,晉國雖然還維持住霸者的地位,但掌握晉國政權的趙盾對外卻採取消極政策。這時候,西方的秦日漸壯大,大敗西戎成為西方霸王。南方的楚到楚莊王,克服內部不安,聲勢日壯;敗晉軍於北林,又伐伊河上游的陸軍之戎,抵達洛河,問周定王九鼎的輕重,顯示自己有統一中原的實力。西元前597年,楚軍大敗晉軍於邲,莊王聲勢已超越晉國。晉國為了恢復頹勢,刻意經營山西一帶,滅赤狄等由北南下的異族勢力,完全控制了現在的山西省。接著又在鞍大敗楚的盟國─齊,聲勢復壯。這時,位居楚晉兩國之間的中原小國,因為連年遭遇兩大強國的戰爭蹂躪,而有弭兵之議。西元前579年,經宋大夫華元的努力,晉楚兩國簽訂了不戰條約。但是沒幾年,和平又宣告瓦解。晉楚兩國大戰於今日的河南縣,楚軍大敗,楚共王負傷。之後,戰爭連年不絕,晉國等又發生內亂。各國均已疲憊不堪,要求和平之勢日益抬頭。西元546年,宋大夫向戎利用其外交手腕,讓晉楚兩國允諾弭兵會議,締結和平條約,和平持續了十多年。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齊桓公

英文關鍵字:Duke Huan of Qi

出處

李永熾/著。中國全集2歷史中國,1982年出版,頁33~34。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