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智能障礙兒童輔導原則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智能障礙兒童輔導原則


教育Wiki

有關學前智能障礙兒童的教育與輔導原則,可以從教育安置、課程與教學、家庭支持、和行政支持來看。

目錄

一、教育安置

我國特殊教育法第13條「明定各級學校主動發掘學生特質,透過適當鑑定,按身心發展狀況及學習需要,輔導其就讀適當特殊教育學校、普通學校相當班級或其他適當場所。身心障礙學生之教育安置,應以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為前提下,最少限制的環境為原則。」

因此,學前智能障礙兒童的安置,受到「最少限制環境(least restrictive environment)」及「學前融合教育」原則之影響,多數智能障礙學生均在普通環境下接受與同齡同儕相同的融合教育。

二、課程學習

實際進入學前啟智班現場,以「讀書會」的方式讓教師理解建構主義的精神,兩個學期後發現到教師經歷了幾項調整和改變:

1. 開放式的角落學習環境規劃。

2. 功課表的調整。

3. 將IEP目標融入角落教學中。

4. 讓「教學省思」成為教師日誌一部份。

5. 用建構取向的精神去設計團體活動課程。

6. 從靜態評量走向多元及動態的評量方式。

三、家庭支持

我國特殊教育法第24條及提到學校應依據身心障礙學生之學習及生活需要,提供必要之教育輔助器材及相關支持服務;其中包括「家庭支援」和「家長諮詢」。家庭支持來自:障礙者家庭權益之爭取和保障、各式家庭支援和家長諮詢,以及各式社會資源。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 最少限制環境

英文關鍵字: least restrictive environment

參考資料:

周俊良著。幼兒特殊教育導論, 2006年10月,頁154-168,華書局有限公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