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最近發展區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最近發展區


教育Wiki

最近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

目錄

ZPD的定義
兒童的問題解決能力在成人或有能力的同儕協助下,能誘發潛在的能力,使其表現超越平時的水準。而在成人或有能力的同儕協助下進行像搭鷹架一般的學習過程稱為「鷹架作用(scaffolding)」。維高斯基認為兒童的學習能力有兩種水平,一是現有的水平,即現下經發展而擁有的能力;二在鷹架作用下表現出的解決問題能力,即經協助下出現的能力,此二者間的差距即為最近發展區,為潛在的發展區塊,也是教學可努力的地方。ZPD的觀念認同師生互動與同儕合作的重要。
ZPD的教育意義
維高斯基不認同傳統教育依學生智力施教的方式,因為這樣會忽略學生的潛能,他主張老師應提供一個「接近全知但非全知」的情境,並適時提供協助,以誘發學生的潛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維高斯基認為教學要有效,則必在ZPD中進行。由此可知教學是否有效在於老師是否適時提供協助,故維高斯基主張「適時輔導」是教學要件。
ZPD的教育應用
1.依學生的發展及學習狀況設計教學方式,並持續評估。
2.營造合適的學習情境。
3.認知師徒制。
4.合作學習
5.採「動態評量」,在教學歷程中同時進行「教」、「學」及「評量」。
6.採能真正衡量出學習者真實能力的評量方式,稱「真實評量」,評量的範圍含專門知識、學習方法與態度。
7.促進認知發展的方式:
  • 示範:楷模的示範。
  • 立即反應:增強與懲罰。
  • 回饋:提供標準的參照。
  • 教導:適量的教導。
  • 發問:訓練表達的能力。
  • 認知組合:提供可操作的教材。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最近發展區
英文關鍵字: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
參考資料

何薇玲著。幼兒發展與輔導,2012年七版,頁2-36.37、4-29,高點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相關教育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學習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jsp?st=all&keyword=%E6%9C%80%E8%BF%91%E7%99%BC%E5%B1%95%E5%8D%8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